寄短書歌
骨肉萍蓬各天末,十度附書九不達。
孤臺冷眼無來人,三年音信凝顰外,一曲哀歌白發生。
骨肉萍蓬各天末,十度附書九不達。
孤臺冷眼無來人,三年音信凝顰外,一曲哀歌白發生。
親人們如浮萍般漂泊在天涯海角,十次寄信九次都無法送達。我獨自站在高臺上冷眼望去,沒有一個人來。三年來音信全無,我總是皺眉發愁,一曲哀歌唱罷,白發也悄然生出。
骨肉:指親人。
萍蓬: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
天末: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附書:寄信。
凝顰:皺眉,憂愁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社會動蕩、親友離散的時期,自身漂泊在外,與親人分隔兩地,多次寄信又難以送達,從而創作此詩來抒發內心的思念與哀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音信不通的無奈。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雖在文學史上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能真切反映出普通人在分離時的痛苦心境。
翠微際北腕頭短,
洞水逆流方到家。
年老腳跟宜著襪,
不能隨處蹈泥沙。
春在溪橋第幾家,
槎牙老樹竹籬遮。
再三辨認枝頭雪,
萬一無香恐未花。
婞直風高黨禍興,
三君八俊死相仍。
一生危行言能遜,
獨免黃門宦者憎。
看山不厭取途寬,百折登臨欲上難。
石馬昔時增氣象,豐碑今日念衣冠。
鶯愁落照啼高樹,磬逐歸云下佛壇。
極目可憐惟灌莽,為誰禁火食猶寒。
如君豈是弱男兒,
爭笑當時失路悲。
湖海辭家空倚劍,
□□□□□□□。
大梁王氣清如水,劉豫田翁作天子。
中原老將悲填膺,遂入西山采薇死。
瘴雨蠻箐七百年,子孫長戴槃弧天。
短衣椎紒朱離語,老向南荒種石田。
詩翁避地來棲止,舊族余風見驚哆。
酒邊垂淚話山河,自說先人身姓李。
朅來耕鑿起田園,嬴蹶劉顛了不聞。
誰知一夢華胥后,又見蝦夷入國門。
吁嗟乎,滿地風煙昏日色,殷頑何處逃鋒鏑?
我聞此語心骨驚,天水遺民作畬客。
吳興清遠富山水,昔游所到惟城南。
平生賦命縱窮薄,尚愛秀嶂搜名藍。
清苕入手又蒼弁,志在盡取夫何貧。
凌晨出郭路詰曲,古松喬立泉成瀸。
丹梯翠磴寺門內,入寺始得尋峰尖。
圣師談經雀繞座,千年大廈仍耽耽。
香廚竹筧引遠水,金函藤笈開圓龕。
居僧栽田免話墮,久廢椎拂無人拈。
參禪未能且選勝,振衣步步凌嶄巖。
望湖亭子一放眼,具區萬頃寒磨奩。
茲山形模肖冠弁,峰少斗削多包含。
竹光照地作紺碧,禽語喚客何詀諵。
一峰突如乃弁頂,躡嶠徑上攀云嵐。
泠泠御風洵可樂,盡洗芥帶胸無嫌。
側聞黃龍洞奇絕,道遠未得窮幽探。
何當里糧住一月,還乞佳處留團庵。
黃精有力掃白發,芒鞋便擬攜長镵。
天意從難一旅興,
鯤鯓無復海波騰。
參軍夢蝶名園在,
也有詩人杜少陵。
秦淮東畔是兒家,芳草墻陰吠小猧。楊柳生成維馬樹,海棠原是可人花。
春衫掩笑相迎近,曲幾扶嬌小立斜。留取白門一片月,與郎今夜聽啼鴉。
湘蘭舊畹有清芬,身是巫峰一片云。纖手削圭春筍嫩,雙蛾凝黛遠山分。
他生再世難逢妾,百媚千嬌配以君。不見鴛鴦淮水上,夭桃花下日為群。
縭褷瘦鶴恥乘軒,
踏遍莓苔十畝園。
欲下橫塘還決去,
漲痕一尺晚來渾。
客從遠方來,遺我綠綺琴。
拂拭青玉案,因之理素心。
初作飛龍引,再彈梁甫吟。
四座同歡聽,豈無山水音。
忽聽鐘子期,悽斷淚沾襟。
聞道鉛華學沈寧,
寒枝淅瀝葉青青。
一株將比囊中樹,
若個年多有茯苓。
烏衣巷里走雙輪,
正是家山二月春。
明日湖平定歸去,
蓬萊還見謫仙人。
清曉看田去,乘露衣襟涼。
已有耘夫出,揖我喜非常。
為言苗正好,喜顏笑亦長。
雖有吏在門,視苗端可償。
漸春到了,嘆屢負佳期,經年久客。擬將梅蕊,寄與故園消息。踏雪相尋南陌,渾不見、枝頭春色。想應笑我羈愁,故故收香藏白。
猶憶。小樓歡適。正斜亸香肩,玉纖輕摘。而今憔悴,花也共人岑寂。淡月暗籠窗槅,但夢想、年時妝額。空恨驛使難逢,強奏一聲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