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九首 其三
萬里無寸草,
出門便是草。
支筇寂寞中,
望斷無人到。
萬里無寸草,
出門便是草。
支筇寂寞中,
望斷無人到。
萬里的地方不見寸草,一出門卻到處是草。拄著竹杖在寂寞中,望到極遠處也不見有人到來。
寸草:極少量的草,這里可引申為生機等象征。
支筇(qióng):拄著竹杖。筇,竹杖。
此詩為偈頌,偈頌多為禪僧表達禪理、心境之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應是在禪修過程中,詩人處于一種寂靜、孤獨的狀態下創作,以表達自身的禪悟和心境。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通過場景描繪傳達內心的孤寂和對禪意的體悟。其特點是對比鮮明,意境深遠。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以簡潔的文字展現出深刻的禪理和情感。
壽公以長生,煌煌兩生祠。生生之謂壽,父母多仁慈。湖南與江北,處處遺去思。以茲壽國家,可永萬年基。及乎作司空,六府思若時。詎能以淫巧,藝事執相規。●歷遍中外,而今躋古稀。豈逐少年行?壽耇古不遺。稽謀能自天,天子自深知。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阿誰昔仕吾邦。共推任筆,洪鼎力能扛。不為桃花祿米,讎書倦、一葦橫江。招尋處,徒行曳杖,曾不擁麾幢。山川,真大好,魚磯無恙,密嶺難雙。聽訟訴多就,樵塢僧窗。歲月音容遠矣,風流在、遐想心降。云煙路,搜奇吊古,時為酹空缸。
間何闊。逢諸葛。
豈無綠營兵,羸弱不堪用。不教驅而戰,毋乃鄒魯鬨。誅求到縣官,芻茭罄所供。出門如虎狼,百里為騷動。未立尺寸功,已覺威權重。他日封侯歸,閭里誰敢從?
車田四面郁松柏,高冢累累復誰在。歲時伏臘子與孫,持酒還過墓前拜。殷勤拜罷行且游,平沙浩浩白滿洲。下有寒潭幾千尺,一天明月澄高秋。清溪幾處抱村曲,上有幽蘭間修竹。谷口南望橫翠屏,綠玉參差香馥郁。岡頭古柏不記年,至今黛色猶參天。鬼神守護非常物,白雪前山相對眠。
昔年燕市盛遨游,此日青氈楚水頭。同作波臣余更遠,炎天四月下瓊州。
棲志浮云小萬鐘,帶經高壟度春風。義方莫問當年事,十五男兒識阿戎。遺碣鉆辭掩夜臺,脩文空嘆逞馀才。鹿坡明月成惆悵,不見高人自往來。
豈無毫忽補于時,用盡初心卒見遺。不拔一毛徒自利,楊朱作計未為癡。
秋雨秋風落葉頻,江湖誰念寂寥身。雁行自向東南去,太白山中有故人。
維摩庵里遞封章,當國英明攝政王。駙馬尋來合巹觴,好風光,奇特因緣不久長。
峨峨山高,洋洋水深。雜花照澗,幽柯蔽林。目送萬化,手勞孤斟。危亭若笠,中有一琴。峨峨高山,洋洋流水。壑想藏舟,巖思避雨。太虛無垠,人浮其里。欲登高丘,以望遠海。高山峨峨,流水洋洋。躬耕百年,奉我高堂。左列圖書,右侍姬姜。寄形區中,若存若亡。流水洋洋,高山峨峨。八表非遠,一云能多。攀我叢桂,贈之疏麻。何以相娛,彈琴酒歌。
兩朝推巨德,萬務罄斯猷。漢日左右手,堯年忠孝侯。名言天下滿,故事省中留。宸篆旌碑首,刊文又幾秋。
玉署初開講,青衿舊執經。深林嗟豹隱,空谷見蘭馨。詞俊驚翻峽,名成訝震霆。聲華金貴重,豐采玉晶瑩。戎幕分繁政,親闈慰晚齡。天曹俄捧檄,秋水遽揚舲。柱下榮周史,臺端典漢刑。東山沾惠雨,南斗煥文星。遙望天邊鵠,相看水上萍。分攜猶繾綣,惜別重丁寧。椿府移歸棹,霜階盡落蓂。久違憐寂寞,獨立嘆伶俜。目斷遠山隔,淚俱清露零。平安煩兔穎,椷識托鴻冥。落日沙頭酒,西風驛外亭。有懷渾不盡,翹首暮云停。
山是羅浮好,梅花有一村。如何千萬樹,移作此名園。石上云多竇,花中水有源。人言庶巖壑,更似謝公墩。一水灣環入,花深自不知。舟因梅片重,杯以鳥聲遲。石隱陂陀勢,煙生洞壑姿。阮公多子侄,更有竹林期。
鐘山郁蒼蒼,依佩麗且光。侯今萬里去,誰與予翱翔。君心江月白,我念滇云長。云龍乘大澤,油然生霈雱。西郊久不雨,帝念施遠方。柔遠以能邇,此道自虞唐。憶昔江門游,圣途共相將。一日期千里,衰老未升堂。各自篤初敬,之夷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