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
長隨圣澤墮堯天,
濯遍幽蘭葉葉鮮。
才喜輕塵銷陌上,
幾處花枝抱離恨,
曉風殘月正潸然。
長隨圣澤墮堯天,
濯遍幽蘭葉葉鮮。
才喜輕塵銷陌上,
幾處花枝抱離恨,
曉風殘月正潸然。
露水常常伴隨著帝王的恩澤灑落在圣明的時代,將幽蘭的每一片葉子都滋潤得鮮嫩無比。剛剛還為大路上輕塵被洗凈而欣喜,卻看到幾處花枝飽含著離別的愁緒,在曉風殘月中傷心落淚。
圣澤:帝王的恩澤。
堯天:指代圣明之世。
濯:洗滌。
潸然:流淚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圣澤”“堯天”推測,可能創作于政治相對清明的時期,詩人或許目睹了一些離別場景,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借露水之景抒發情感,特點是情感轉折明顯,先喜后悲。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借景抒情的技巧。
赤坎村頭太傅墳,表章遺烈羨封君。欲傳勝事千年下,恨少江門一記文。
命為天所左,身落廣之東。剩有南歸雁,全無北至鴻。夜懷渾欲惡,秋事半歸空。重九黃花酒,相期一笑同。
十月梅花別故山,艷陽遲景入燕關。兩朝弓劍孤臣淚,萬里風霜羈客顏。玉闕喜瞻紅日近,金門敢謂歲星還。明朝去聽華清漏,咫尺彤云合自攀。
草淺鋪茵,波平漾曲,翠痕新上簾衣。虛窗靜俯,娛人多少清暉。恰正侯過百六,雅游須莫負芳菲。披襟封,嫩紅稚綠,一片生機。休道永和禊事,便舞雩風浴,人對清沂。高情未讓,素心如此應希。餐盡野香秀色,吟魂拌與蝶俱飛。斜陽去,更須留待,明月同歸。
宋代江山今已非,海門陰雨見龍旂。中華此度君臣盡,萬國何年玉帛歸。地有三公為岳瀆,天馀一客在芝薇。南園俎豆凄涼甚,欲識忠魂是落暉。祠堂寂寞越城邊,一片風吹綠草煙。詞客舊多亡國恨,騷人今有禮魂篇。將軍力向天風盡,丞相心為海日懸。羨絕當年孫典籍,太平先在圣人前。
驪歌一曲夢催殘,憶昔程門立雪寒。問道誠時傳道易,受恩深處報恩難。西風長笛離亭晚,連雨孤舟別路漫。愿得明年春訊到,再隨諸弟赴騷壇。
曾見陽明說九華,千重山鎖萬重霞。中嚴覓得幽人宅,中夜無言自月斜。
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于是二中間,未嘗說一字。年年花卉競芳時,東風一陣成狼藉。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里人家有。
一曲陽關忍淚揮,功名無奈兩暌違。臨歧執手無他囑,衰老高堂要早歸。日催槐影上簾旌,快整征衫趁曉晴。此去勸君休惜別,男兒所志在功名。
青紅一線界沙堤,日日香風逐馬蹄。三月桃花無浪起,六橋柳色有鶯啼。官亭飛蓋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游子豈知坡老意,兩山長擁夕陽西。
荊門限巫山。高峻與云連。蠻夷阻其險。歷世懷不賓。漢王據蜀郡。崇好結和親。乖微中情疑。讒夫亂其間。大皇赫斯怒。虎臣勇氣震。蕩滌幽藪討不恭。觀兵揚炎耀。厲鋒整封疆。整封疆。闡揚威武容。功赫戲。洪烈炳章。邈矣帝皇世。圣吳同厥風。荒裔望清化。化恢弘。煌煌大吳。延祚永未央。
芙蓉江上水浮天,夜夜寒潮到枕邊。春水扁舟思范蠡,秋槎八月候張騫。風生蘆荻聲逾壯,月照蒹葭興渺然。小筑茆齋真勝絕,分明杜甫浣花川。
幾年高隱占南池,得路榮觀此一時。持節把麾今已了,握蘭簪筆未為遲。暫來舊里歡迎侍,便立新班好論思。莫論山人在空谷,為公猿鶴伴參差。
村雪寒凝夜色浮,清江如玉著扁舟。風流自得天然妙,心跡何曾泥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