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劉生惜十年之別來訪山中為寫衰容賦贈二首 其二
彌天無處著衰顏,映水愁窺徹骨寒。
雁影自宜霜月暗,鏡光知向暮春殘。
江門蓑冷添藤笠,易水歌闌尚白冠。
慚愧云林幽興絕,還留畫里一人看。
彌天無處著衰顏,映水愁窺徹骨寒。
雁影自宜霜月暗,鏡光知向暮春殘。
江門蓑冷添藤笠,易水歌闌尚白冠。
慚愧云林幽興絕,還留畫里一人看。
廣闊天地間無處安放我衰老的容顏,臨水自照,愁容中透出徹骨的寒意。雁影本就該在霜月暗淡的夜色里,鏡中光影已顯暮春將殘的跡象。江邊的蓑衣清冷,再添一頂藤編斗笠;易水歌聲漸歇,仍戴著素白的冠帽。自愧云林間的幽趣已然斷絕,所幸還在畫中留下一人可供觀覽。
彌天:滿天,極言廣闊。
衰顏:衰老的容顏。
映水:臨水照影。
徹骨寒:形容極冷,也指內心的凄寒。
雁影:雁的身影,常象征漂泊或時序更替。
霜月:結霜的月亮,指寒冷的月夜。
鏡光:鏡子中的光影,代指鏡中容貌。
暮春:晚春,春季的最后階段。
江門:江邊,可能指詩人居所附近的江邊。
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藤笠:藤條編織的斗笠。
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境內,戰國時荊軻在此別燕太子丹,歌“風蕭蕭兮易水寒”。
歌闌:歌聲結束。
白冠:白色的冠帽,古代喪服或表示素志的冠飾,此處可能象征高潔或哀痛。
云林:云氣繚繞的山林,指隱居之地。
幽興:高雅的興致,指隱居的情趣。
此詩為詩人晚年所作,友人劉生與其闊別十年后到訪山中,詩人為其繪制衰朽容貌并賦詩相贈。詩中流露出對歲月流逝、容顏衰老的感慨,以及對過往經歷的追憶,創作時詩人或已退隱山林,心境蒼涼。
此詩通過描繪衰顏、寒水、雁影、暮春等意象,渲染出蒼涼蕭瑟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悲嘆與對隱逸生活的復雜心境。詩中化用‘易水’典故,暗含高潔之志;語言沉郁含蓄,情景交融,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
花船盡泊虎丘山,夜宿娼樓醉不還。時想簸錢輸小妓,朝來隔水喚烏蠻。
山南水北送山翁,野興逢秋更不窮。古道客歸禾黍外,隔橋人語蓼蕭中。溪光遠近潮通月,林影參差葉答風。何事適來還適去,笑看閒者亦飛蓬。
人家宿紙幾時收,紫兔尖尖走潑油。竹影滿窗涼似水,斷厓疏雨數竿秋。
歸心未問五湖船,別后南州榻幾懸。把酒暮鴻章水外,搗衣明月漢宮前。黃塵白發猶千里,怨鶴驚猿又隔年。愁絕澧蘭何處寄,江湖隨地有烽煙。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二子何翩翩,負笈路四千。奈何為勢拘,閱月上歸船。安得效縮地,相見頃刻至。萬里即跬步,相見如夢寐。我有縮地方,見堯在羹墻。念茲倏在茲,何憂山水長。人為天地心,無上下古今。一體能感應,何遠近高深。
燭燼將殘夜,鐘鳴欲曙天。漂零思故國,惟悴入新年。春色還應近,東方候更先。呼童催柏酒,往事不須憐。
人入江西社,詩參活句禪。盤珠無滯跡,溪月有馀妍。不采龐公藥,宜先祖逖鞭。淹留茆屋底,愁坐算商船。
星自爛,月無春。不應天上亦沾塵。浪說乘槎歸去好,可憐無計動司閽。
玉堂陰合冷窗紗,雨過銀泥引篆蝸。萱草茙葵俱不見,蜂聲滿院采槐花。
孔嘉驛前江草新,送行偏感舊游人。驥才此地方堪展,鳳德何民不可親。春雨桑麻無曠野,秋風黍稷有明神。煩君為吊康齋墓,十字題碑愧未真。
中原從此盡,回首奈愁何。地控三洋海,人祠二伏波。涼應天北少,風是日南多。況有澄湖水,亭高出芰荷。
蘆花兩岸風蕭瑟,渺渺煙波浸秋日。鷗鷺家深不見人,小舟忽自花中出。
極目平疇半欲枯,遙知精禱意無馀。更憐不待豚蹄祝,便得污邪暗滿車。九重清夜仰昭回,旱魃知從何處來。不是幽人祈得雨,又煩丹詔走風雷。晴窗揮汗苦驕陽,雨檻披衣快晚涼。多謝龍公馀事業,為驅寒谷變炎方。
浦凍水聲死,煙交暮色黃。一舟風獵獵,兩岸日荒荒。小夢偶然就,孤懷終不忘。已知行學事,惟有歇心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