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先兄祠屋 其二
白發青林一徑慳,
羊裘不揀釣魚灣。
當年有誓潭龍窟,
身后還悲吊鳥山。
目送斜陽沈海岸,
手栽修竹染霜斑。
致身錄在憑誰讀,
壚冷香消亦等閒。
白發青林一徑慳,
羊裘不揀釣魚灣。
當年有誓潭龍窟,
身后還悲吊鳥山。
目送斜陽沈海岸,
手栽修竹染霜斑。
致身錄在憑誰讀,
壚冷香消亦等閒。
白發老人在青林中小路稀少,穿著羊皮襖不挑剔釣魚的灣口。當年曾在龍潭立下誓言,身后卻只能在吊鳥山悲嘆。目送夕陽沉入海岸,親手栽的竹子已染霜斑。記錄生平的文字還在,可憑誰來讀?香爐冷了香滅,也不過如此平常。
慳(qiān):稀少,這里指小路幽僻難行。
羊裘:羊皮襖,此處或用嚴子陵披羊裘隱釣的典故,暗指先兄有隱士之風。
潭龍窟:龍潭,指水深有龍的地方,代指發誓的地點。
吊鳥山:或為實指有吊唁氛圍的山,也可理解為因懷念而悲戚的山。
修竹:修長的竹子。
致身錄:記錄生平經歷或志向的文字。
壚(lú):香爐,此處指祭祀用的香爐。
此詩應為詩人為紀念已故兄長而作,創作于先兄祠屋建成后。詩人探訪祠屋時,見物思人,由祠屋周邊景象聯想到兄長生前的隱逸生活與誓言,又感慨其身后的寂寞,遂寫下此詩以寄哀思。
全詩通過祠屋內外的場景描寫與往事回憶,既刻畫了先兄隱逸淡泊的形象,又以“致身錄誰讀”“壚冷香消”等細節,突出其身后的孤寂,表達了詩人對兄長深切的懷念與不平,情感真摯,具有濃厚的懷舊與傷逝色彩。
扈蹕千官取次行,道人先踏雪泥晴。關南日暖龍顏近,嶺北風高鶴背輕。丞相早行霜滑馬,將軍夜宿火連營。一年兩度經過處,惟有青山管送迎。
與爾五度話,孟勞夜夜鳴。有人能富國,真可不談兵。季子終難賤,袁閎勿待清。為君布肝鬲,須早學無生。
更無落魄耽杯酒,更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窗間月色微,薄雪自風吹。誰得春消息,南枝定北枝。
機阱天教布滿途,戰兢憂墜怕遭屠。率濱帝力無窮已,順命亦難逃罪辜。
一路翠煙垂柳驛,滿川紅雨落花村。云隨釣艇歸漁浦,潮送沙鷗入店門。
疏楊映老荷,別處最秋多。送客年年路,愁人日日波。霞明添醉色,風急斷離歌。莫為官程促,青山易看過。
洞庭山嵐猶未消,炮車云起怕風潮。勸郎把舵莫放手,水惡須防第四橋。
出塵標格價難裁,籠入南宮手自開?;甭墩Я愫舭槠?,竹風微動御仙來。新袍有象宜為主,老鳳無毛合避臺。我欲借騎應不惜,上摩黃道訪三臺。
瘴雨和煙柳不青,暮笳都作斷腸聲。才知往事真成夢,又著新愁夢不成。山萬疊,水千程,王孫芳草碧無情。楊花片片隨風雨,飛遍長亭更短亭。
渭河新水淼漫漫,東望踟躕思萬端。我自可無衰鳳嘆,君今仍作臥龍看。歸鴻落照鄉心劇,立馬浮云岱色殘。豈是剡溪偏興盡,古來天上聚星難。
暮靄沉沉月色迷,交游簡淡客來稀。溪聲哀咽凄禽叫,夜露如霜月色微。
池閣三秋別,山齋七月過。車塵花際少,云氣酒邊多??吐峰悍疾?,征衣帶女蘿。一歡吾欲醉,且莫促鳴珂。
泄云漏日淡無光,薄暖輕寒互送將。醉眼莫嫌春色淺,東風新染柳絲黃。
海上高城壓廣洋,新亭東眺眼蒼茫。白滔萬里登臨近,青并三山指顧長。歲久魚龍扶地軸,秋清雕鶚送天光。邦侯戾止威明肅,約束陽侯不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