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七
合水和泥,打成一片。
脫卻胚腪,重加煅煉。
滲漏全無蓋覆人,平地升高乘快便。
若非眾手出力扶持,心印蒙塵,光難發現。
美則美矣,只如古人道,明堂瓦插檐。
合水和泥,打成一片。
脫卻胚腪,重加煅煉。
滲漏全無蓋覆人,平地升高乘快便。
若非眾手出力扶持,心印蒙塵,光難發現。
美則美矣,只如古人道,明堂瓦插檐。
把水和泥混合在一起,攪和成為一體。去掉粗糙的外形,重新加以錘煉。沒有絲毫滲漏地覆蓋眾人,在平地上也能順利高升。如果不是眾人出力扶持,心印就會蒙塵,光芒難以顯現。雖然美好,只是就像古人說的,明堂的瓦插到屋檐上(看似不合理卻有深意)。
合水和泥:將水和泥混合,比喻融合各種事物。
胚腪:指粗糙的外形、初步的狀態。
煅煉:即鍛煉,這里指進一步加工、打磨。
滲漏:指有漏洞、不嚴密。蓋覆人:覆蓋眾人,有庇佑、影響眾人之意。
心印:佛教語,指以心相印證,這里可理解為內心的覺悟、智慧。
明堂瓦插檐:一種形象的說法,表達看似不符合常規但蘊含深意的情況。
此詩為偈頌,偈頌常用于佛教中表達教義、開示修行等。作者可能處于寺廟修行的環境中,面對修行者群體,通過這首偈頌來闡述修行需要融合各種因素、不斷打磨自身,并且強調眾人互助的重要性。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較難明確,但應與佛教修行活動相關。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修行要經歷融合、錘煉的過程,且離不開眾人扶持。其突出特點是以形象比喻和引用古語闡述哲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修行者理解教義、指導修行實踐。
上陽宮人頭欲雪,老宿空床望明月。匣中明鏡塵□封,臂上絳紗絲已絕。花開花落幾春秋,燕去去來知時節。金屋蒼苔綦履荒,玉階白露芳菲歇。夢里家鄉覺后非,人生骨肉生前訣。羅衫隱隱映猩紅,猶是當年守宮血。
韓子由來未識真,欲還澄觀作詩人。若教早被儒冠誤,那得云山自在身。
西湖天下勝,賢相古來稀。汛掃邀明月,徜徉逗落暉。蒲深鸂鶒響,林靜鷓鴣飛。腳力應難遍,雕欄幸可依。子美來湖上,篇篇只愛鵝。昔年惟有此,佳處總無多。竹徑縈新筑,荷池引舊波。不應慳五字,共和有陰何。
君今執法白門西,余亦將隨倦鳥棲。黃籜為冠芰為服,幾時停棹武夷溪。
天外遙聞云佩鳴,仙人飛步下瑤京。安期神棗千年瑞,王母蟠桃萬壽徵。玉女金童迎鳳輦,霓旌羽蓋列龍軿。紫金還現空中相,群會璇霄對圣明。
有屋依山復面湖,幽棲試問有誰如。門前更種千竿竹,堂上還堆萬卷書。每恨暮年方卜筑,豈知今日得安居。鯉庭況有新桃李,莫惜時來長者車。
曾城啟旦扉,上路落春暉。柳影緣溝合,槐花夾岸飛。蘇合彈珠罷,黃間負翳歸。紅塵暮不息,相看連騎稀。
剪開雙尾出烏衣,便逐釵梁小鳳歸。曉倩嬋娟紅縷系,春迎倭墮翠蛾飛。香銷金屋花無語,影落妝樓月有暉。慚愧年年一相見,秋娘老去鬢云稀。
吳田膏腴畝壹鐘,吳地有米皆宿舂。吳人畏水不畏旱,只愁圍滿田水滿。家家護圍如護墻,老少罱泥河水傍。前年差夫運官木,半歲風餐并水宿。去年處處捉逃軍,白日家家深閉門。兩年無力修圍岸,河水入田天不管。今年官令催修圍,河深罱泥泥亦無。岸傍在處無剩土,撐船遠向南山取。大圍浩渺如望洋,小圍不啻千畝強。田家船小無十斛,低岸長圍何日足。朝輸百船防罅漏,暮輸百船防水口。船去船來來去頻,岸上何曾土加厚。問君圍岸何當成,請君少待南山平。
林花雨過錦成機,巖壑云生石有衣。煙外數村牛馬息,天中雙闕鳳凰飛。清朝蜃氣連滄海,薄暮鐘聲出翠微。幾度倚闌吟望處,翛然得意竟忘歸。
舒徐春晝永,取次小桃紅。獨爵把枝穩,矜呼立晚風。
莞爾心相慰,愴然思舊游。武昌情作柳,鸚鵡恨為洲。拂檻星河動,聞箏鴻雁愁。莫言春酒竭,大別是糟丘。
結廬人外境,靜寄半山樓。飛瀑忙朝夕,閑云任去留。主人貧好道,來客亦清流。圖史供高臥,端居歲月悠。
蜀山萬點含青蒼,天教老杜留文章。浩蕩乾坤此詩史,長安回首空茫茫。詩人有宅花潭北,千載梅花閑不得。翻空紅雪日初晴,酒氣春濃醉香國。一溪流水綠到今,凈濯詩魂籠月魄。想見先生曳杖行,翠竹寒沙弄秋碧。人謂先生多愁惱,我謂先生能樂道。草堂花鳥坐春風欃槍知凈掃。饒他郭李說功名,一卷新詩自娛老。即今時事正紛紛,且喜蜀中猶自好。浮生我亦放浪人,喜從智者識時早。愿持樽酒拜先生,年年花下同傾倒。
獅子窟中獅子子,孤群懾怯更清孤。當場不作春雷吼,底用吟詩壓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