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惟馨二親哀冊二首
徂謝感流光,悲涼十四霜。篋中無諫草,身后有封章。遺曲傳巴里,清風滿蜀鄉。鳳凰原上木,愁色日蒼蒼。
相如駟馬榮,毛義悅親情。詎料終天別,惟爭一日程。機堂穗帷捲,隧戶漆燈明。欲識歸人恨,江猿夜夜聲。
徂謝感流光,悲涼十四霜。篋中無諫草,身后有封章。遺曲傳巴里,清風滿蜀鄉。鳳凰原上木,愁色日蒼蒼。
相如駟馬榮,毛義悅親情。詎料終天別,惟爭一日程。機堂穗帷捲,隧戶漆燈明。欲識歸人恨,江猿夜夜聲。
時光流逝,令人感慨雙親的離世,悲涼之感已延續了十四年。箱子里沒有諫言的文稿,但他們身后卻留下了封章。他們的遺作在巴地流傳,高尚的品格如清風般布滿蜀地。鳳凰原上的樹木,每日都帶著愁色。司馬相如曾有駟馬高車的榮耀,毛義為奉養母親而高興出仕。誰能料到會有永別的一天,時間如此緊迫。靈堂的帳幕卷起,墓道里的漆燈明亮。要想知道歸人心中的遺憾,聽聽江上猿猴夜夜的哀鳴聲就知道了。
徂謝:指死亡。流光:指時光。
諫草:諫言的草稿。封章:密封的奏章。
巴里:巴地,泛指蜀地。
相如駟馬榮:司馬相如曾乘坐駟馬高車衣錦還鄉。
毛義悅親情:毛義為了奉養母親而接受官職,以此表達對母親的孝心。
穗帷:靈帳。隧戶:墓道的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徂謝感流光,悲涼十四霜”可推測,是在雙親離世十四年后所作。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對雙親深深的懷念中,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雙親的哀悼與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親情的重視和對生死的感慨。
不起斯人疾,哀歌未是哀。淚流千點血,心死一團灰。白日空垂照,悲風亦自來。半涂成永訣,天道信悠哉。慟哭西原迥,晴云為我陰。山河一長劍,生死兩知心。世譜傳來久,天文驗自今。此名埋不得,未信九原深。純孝慈顏感,悲啼令季傷。鳧飛元傍母,雁少不成雙。壽夭從開辟,賢愚竟渺茫。不須論甲子,未省鬢毛蒼。
多病已辭東閣履,思歸猶阻玉河冰。偶尋香火過蕭寺,為證蓮花問竺僧。燕雀晴依江閣暖,煙霄春入漢宮層。云房寂寞知生色,曾向龍門御李膺。
天子龍樓瞥見妝,芙蓉團殿試羅裳。水風涼好朝西坐,專把書經教小王。
游子心千里,瞻云海一方。春暉遙愛日,彩服待持觴。酒釀滄波闊,歌翻白雪長。倚門仍有望,健翮早飛揚。
玉瓶春水曉猶添,紅萼無言對卷簾。莫為桃花翻自恨,梅花時節更清嚴。
麑班剝落錯古錦,麚角輪囷生肉芝。呦呦誰見呼群態,憶在秋山扈從時。
陋巷深深屋數椽,以文為業硯為田。一觴一飯常留客,知是君家內子賢。
陰晉標雙華,弘農會兩河。關門春水闊,馬首白云多。起舞當仙掌,歸飛得鳳窠。向來張飲地,哀樂奈君何。
好去耕耘隴上田,但能勤苦有豐年。家家飽暖身康健,更向明年看月圓。
點染青山四十年,寸縑不改舊風煙。散人漫竊江湖號,未買松江一釣船。
今古相逢世所稀,神仙與我說天機。吾家后裔知消息,不落凡間笑白衣。
漢臣泣長沙,楚客悲辰陽。古今雖不舉,茲理亦宜傷。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北地三變露,南檐再逢霜。竊值寰海辟,仄見圭緯昌。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鄉。遽發桃花渚,適宿春風場。紅草涵電色,綠樹鑠煙光。高歌傃關國,微嘆依笙篁。請學碧靈草,終歲自芬芳。
公榮多酒伴,育長是情癡。小作清狂事,差忘羈旅時。醉迷中圣約,歌愧外孫辭。莫笑詼諧慣,人間幾大兒。
管城食肉巧東坡,去竹存坡奈俗何。師徒藉甚吾書院,遍植瑯玕繞院過。
暖風晴日早春天,海外佳游不偶然。隔水人看爭渡客,入山僧上趁墟船。溪光倒接孤峰勢,云影平分兩岸煙。前路莫愁無舊識,虛舟移月就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