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紀惠獻貝子王平定浙閩功跡頌言 其一
簡膺虎竹出天潢,重倚長城奠楚疆。
越海移幢游釜縱,閩封提旅丑蠻張。
膚功巳奏題銅柱,圣慮無煩寵鳳章。
南國祇今遺泰澤,金環千載映輝煌。
簡膺虎竹出天潢,重倚長城奠楚疆。
越海移幢游釜縱,閩封提旅丑蠻張。
膚功巳奏題銅柱,圣慮無煩寵鳳章。
南國祇今遺泰澤,金環千載映輝煌。
貝子王領命持符節從皇族中出征,被朝廷倚重如長城般穩定楚地邊疆。他跨海進軍,如入無人之境,在福建率領軍隊讓敵人囂張氣焰消散。大功告成已在銅柱上銘刻功績,皇上無需煩憂還賜下恩寵。如今南方地區留下他帶來的太平恩澤,他的功績如金環般千年閃耀輝煌。
簡膺:領受任命?;⒅瘢夯⒎椭袷狗糯{兵的信物。
天潢:皇族。
重倚:被重重倚重。長城:比喻能抵御外敵、保衛國家的人。楚疆:泛指楚地的疆域。
移幢:移動旗幟,指進軍。游釜縱:形容進軍輕松,如在釜中游動般自如。
閩封:福建地區。提旅:率領軍隊。丑蠻:對敵人的蔑稱。
膚功:大功。題銅柱:東漢馬援征交趾,立銅柱以紀功,后以“題銅柱”指建立戰功。
圣慮:皇上的憂慮。鳳章:皇帝的詔書等。
泰澤:太平的恩澤。
金環:這里象征功績。
此詩應創作于惠獻貝子王平定浙閩之后。當時清朝在鞏固統治過程中,浙閩地區可能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貝子王出征平亂并取得成功。詩人為歌頌其功績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貝子王的贊美以及對朝廷穩定南方地區的肯定。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惠獻貝子王平定浙閩的功績。其特點是語言典雅,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活動和朝廷對功臣的重視。
暮霞照水,水邊無數木芙蓉。曉來露濕輕紅。十里錦絲步障,日轉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風。 夕陽道中。嘆秋色、與愁濃。寂寞三千粉黛,臨鑒妝慵。施朱太赤,空惆悵、教妾若為容。花易老、煙水無窮。
郡務裝懷日晷催,東園未睹一枝梅。 從容后賞輪先見,汩沒塵勞恨阻陪。 待雪最宜寒艷坼,迎春會有暗香來。 悵然歸棹匆匆去,徒使臨風憶共杯。
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曉日壓重檐,斗帳春寒起來忺。天氣困人梳洗懶,眉尖,淡畫春山不喜添。 閑把繡絲挦,認得金針又倒拈。陌上游人歸也未?懨懨,滿院楊花不卷簾。
月光飛入林前屋,風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 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續。
雨晴云斂,煙花澹蕩,遙山凝碧。驅車問征路,賞春風南陌。 正雨后、梨花幽艷白?;诖掖?、過了寒食。歸家漸春暮,探酴醿消息。
攸兮而來,忽兮而回。 云馭杳邈,天門洞開。
翠柏紅蕉影亂。月上朱欄一半。風自碧空來,吹落歌珠一串。 不見。不見。人被繡簾遮斷。
晚霞紅??瓷矫阅红\,煙暗孤松。動翩翩風袂,輕若驚鴻。心似鑒,鬢如云,弄清影,月明中。謾悲涼,歲冉冉,蕣華潛改衰容。 前事銷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軒一夢,回首春空。彩鳳遠,玉簫寒,夜悄悄,恨無窮。嘆黃塵久埋玉,斷腸揮淚東風。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 不及杏每時,林間有仙虎。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心惟結遐想,孤坐黯無言。 誤聽滴花露,疑歸清夜魂。 也知伊豈在,終是我難諼。 短袖殘燈下,渾教污淚痕。
一振聲華入紫薇,三開秦鏡照春闈。龍門舊列金章貴, 鶯谷新遷碧落飛。恩感風雷宜變化,詩裁錦繡借光輝。 誰知散質多榮忝,鴛鷺清塵接布衣。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薄翦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