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六
乳竇家私,寸無可取。分明徹骨貧,剛道薰天富。
綱宗委地,力要匡扶。大廈傾頹,直須撐拄。
不學老楊岐,破屋雪真珠,縮項暗嗟吁。
不學大愚芝,脫粟淡黃齏,不吃從君去。
千圣頭邊露一機,靈蹤不在猿啼處。
乳竇家私,寸無可取。分明徹骨貧,剛道薰天富。
綱宗委地,力要匡扶。大廈傾頹,直須撐拄。
不學老楊岐,破屋雪真珠,縮項暗嗟吁。
不學大愚芝,脫粟淡黃齏,不吃從君去。
千圣頭邊露一機,靈蹤不在猿啼處。
乳竇禪師的那套東西,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明明窮得徹骨,卻硬要說自己富可薰天。佛法的綱要都被棄置在地,要努力去匡扶。就像大廈傾頹,必須要去撐拄。不要學老楊岐,守著破屋看著雪似珍珠,縮著脖子暗自嘆息。也不要學大愚芝,守著糙米和淡咸菜,吃不吃隨你。要在眾多圣哲面前顯露一種機鋒,真正的靈妙蹤跡不在猿啼之處。
乳竇:指乳竇禪師,是禪宗中的一位人物。家私:這里指個人的一套修行方法、主張等。
薰天富:形容極其富有,這里指自吹自擂的富有。
綱宗:佛法的綱要、宗旨。
楊岐:指楊岐方會禪師,禪宗楊岐派創始人。
大愚芝:即大愚守芝禪師。脫粟:糙米。淡黃齏:指用咸菜等簡單食物。
這首偈頌出自禪宗相關的創作。在禪宗發展過程中,不同流派、不同禪師有不同的修行方式和主張,可能存在一些偏離佛法綱宗的現象。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匡正當時的修行風氣,強調真正的佛法修行和機鋒的展現。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要正確弘揚佛法,批判形式主義的修行。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禪理深刻。在禪宗文學中,它反映了當時禪宗內部對修行方式的思考和探討。
方袍紫染出彤庭,久在林泉養性靈。 無事撓心長見醉,有名傳世不曾醒。 多年別我頭先白,此日逢師眼倍青。 記得上都相會否,夜飛杯篆老君經。
可惜春時節,依然獨自游。無端兩行淚,長只對花流。
歸去來,歸期不可違。相見故明月,浮云共我歸。
游,愁。赤縣遠,丹思抽。鷲嶺寒風駛,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
我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歡情盡逐曉云空。愁損舞鸞歌鳳。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獨臥西風。西風還解過江東。為報佳期入夢。
依依客館夜燃膏,子夜羈愁無處逃。 閑炷爐香聽夜雨,快斟杯酒讀離騷。 休驚時節云何速,獨吊古人殊不遭。 一陣曉寒催畫角,朝來爽氣碧山高。
京口瓜洲一水間,秋風重約到金山。 江山自為離人好,不為離人數往還。
碧云深,碧云深處路難尋。數椽茅屋和云賃,云在松陰。掛云和八尺琴瑟,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無我,云我無心。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愿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花深深,柳陰陰。度柳穿花覓信音,君心負妾心。 怨鳴琴,恨孤衾。鈿誓釵盟何處尋?當初誰料今!
芳思遠,南苑惜春時。翠柳枝柔金笛怨,碧桃花老玉笙悲。風日正遲遲。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赤手 一作:素手)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屈指興亡,恨南北、黃圖消歇。便幾個、孤忠大義,冰清玉烈。趙信城邊羌笛雨,李陵臺上胡笳月。慘模糊、吹出玉關情,聲凄切。 漢宮露,梁園雪。雙龍逝,一鴻滅。剩逋臣怒擊,唾壺皆缺。豪杰氣吞白鳳髓,高懷眥飲黃羊血。試排云、待把捧日心,訴金闕。
錦樣江山,何人壞了,雨瘴煙巒。故苑鶯花,舊家燕子,一例闌珊。 此身付與天頑。休更問、秦關漢關。白發鏡中,青萍匣里,和淚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