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四首 其四十六
萬本青松,后人標榜。臨濟兒孫,當機不讓。
千古清涼樹蔭人,法門梁棟真堪賞。
初莫學黃梅道者,貪傳破缽盂,連累周家女。
無地著渾身空惆悵,叢林難免無根謗。
萬本青松,后人標榜。臨濟兒孫,當機不讓。
千古清涼樹蔭人,法門梁棟真堪賞。
初莫學黃梅道者,貪傳破缽盂,連累周家女。
無地著渾身空惆悵,叢林難免無根謗。
那眾多的青松,被后人所宣揚。臨濟宗的兒孫們,面對時機絕不退讓。千古以來清涼的樹蔭庇著眾人,法門中的棟梁之才真值得贊賞。起初不要學黃梅的道者,貪圖傳承那破缽盂,還連累了周家的女子。弄得自己無處容身,空自惆悵,叢林中也難免遭受無根的毀謗。
標榜:宣揚、稱道。
臨濟兒孫:指臨濟宗的傳人。臨濟宗是佛教禪宗南宗五家七宗之一。
當機不讓:面對時機不退縮、不謙讓。
清涼樹:這里可能是一種象征,代表能庇蔭眾人的佛法。
法門梁棟:指佛教法門中的杰出人物。
黃梅道者:可能指禪宗五祖弘忍門下的相關人物,具體需結合佛教典故。
破缽盂:在佛教中,缽盂是僧人乞食的器具,這里‘破缽盂’可能象征著某種傳承的信物。
連累周家女:具體典故不詳,推測是與佛教傳承中的某一事件有關。
叢林:指佛教寺院。
無根謗:沒有根據的毀謗。
此詩作者為宋代的釋紹曇,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較為興盛,各宗派之間既有傳承也有發展中的問題。這首偈頌可能是作者針對當時佛教傳承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如盲目追求傳承信物而不顧修行本質等問題進行的勸誡和反思。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勸誡佛教修行者要堅守佛法的本質,不要因貪圖傳承的形式而誤入歧途。其特點是用形象的意象和具體的典故來傳達抽象的佛教道理。在佛教文學史上,這類偈頌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佛教發展的情況和修行者的思考。
獅子吼未歇,蝴蝶霎巳來。眾生自矇?,抵死致疑猜。認賊由他去,謗佛何為哉。
浮世悠悠旋一空,多情偏解挫英雄。風光只在歌聲里,不必樓前萬樹紅。
九江前面是廬峰,傾想平生未得逢。今日送師無限思,暮潮春樹月明鐘。
深宵雨色尚溟濛,鵓鴿猶旋錦繡叢。侍飲難招青眼客,停驂惟問白頭翁。
禾頭生耳釜生魚,去馬來牛迥不殊。颶勢驅云千嶂合,雷公載雨百車輸。長堤一決無完塊,高樹紛披有積蘇。賴有媧皇補天手,一時爭誦魯真儒。滌地愁霏欲變魚,毗耶問疾有文殊。擬將十萬回天去,且罄丹衷伏地輸。忽聽風聲傳畫角,徐看日影上流蘇。曲窮不用號眢井,呫囁瘦詞笑小儒。
濕云不渡溪橋冷,娥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
高柳門前一水清,幾年傲吏濯塵纓。解頤每逞雕龍辯,強項曾知臥虎名。蓮社晚招籃輿近,杯湖秋放酒船輕。自憐縫掖今時賤,客里勞君倒屣迎。
范銅作鼓葉律呂,牯牛下拜鼉起舞。問渠拜舞何所為,自幸有皮無足取。范成懸在海王祠,一雄一雌相耳語。我本山中礦石精,無端躍入大火聚。歐生倒寘古規模,不我為鐘卻為鼓。大叩逢逢小咽咽,隨聲答響聊爾汝。何時飛入水晶宮,潮音作風雷作雨。回看白牯與玄鼉,皮之不存毛焉附。
獨立出塵世,七星猶在望。波回未移影,風住始聞香。久閱莊嚴劫,能生智慧光。天花憐定力,旋繞向初陽。
使君堂上無俗客,白白青青兩勝流。添得吟詩老居士,千年一笑澤南州。
朝露灑炎埃,紅渠相映開。色深從水出,香遠遂風回。華國將移去,懷人幸折來。江南多舊曲,知是女郎裁。
隋宮梁苑暮云遮,淮水淮山煙樹斜。隔岸雨晴飛燕子,渡江風暖散楊花。多情季札常為客,抱病休文未到家。我亦飄蓬無所寄,只將詩酒報年華。
名山誰歷遍,揮麈亦稱豪。巖壑驅詞古,風云入望高。金光遙可掇,藜杖肯辭勞。猿鶴應相笑,馳煙待爾曹。
白發垂堂日,蒼生引領時。未酬將母念,恰有過門期。壽酒腰金舞,安車戴節馳。秋風雖在邇,莫作美莼思。
君騎紫騮馬,遠上燕山去。老母倚門啼,淚濕門前路。淚亦何時干,馬去無回步。前月附書還,置身在郎署。月賜既已多,取得尚書女。身榮自可樂,母死無人顧。多謝鄰里人,將錢治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