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偶作
零雨沾山百草香,
樹梢高頂盡斜陽。
橫流巨石皆堪住,
何事無僧有石房。
零雨沾山百草香,
樹梢高頂盡斜陽。
橫流巨石皆堪住,
何事無僧有石房。
零星的細雨打濕了山間,百草散發(fā)著清香,樹梢的頂端都被斜陽籠罩。橫流的巨石之處都可以居住,為什么這里沒有僧人卻有石屋呢?
零雨:零星的雨。
橫流:形容巨石雜亂分布的樣子。
堪:可以,能夠。
石房:石頭建造的房屋。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山間時,看到雨后斜陽下的景色和無人居住的石房,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時期,詩人有機會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間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一些現(xiàn)象的思索。其特點是寫景生動,以景寄情,結尾的疑問增加了詩歌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
鑒極玄想孤,動靜如為區(qū)。
大象詎形儀,大方誰廉隅。
正賞不隠括,妙踐無回迂。
心澄徧知海,粲粲黃金軀。
禁寺諸供奉,如師藝學稀。
粉輕昏古本,羅重拆秋衣。
凈鹻生缾暈,連陰長竹圍。
算應支遁馬,毛骨苦無肥。
羽葉籠盤石,虬枝拂畫堂。
夜聲含素瑟,曉影逼扶桑。
好借鸞為瑞,無容麝損香。
寧知千載后,祇美召公棠。
七閔山水多才俊,三歲奇童出盛時。
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資。
初嘗學步來朝謁,方及能言解誦詩。
更勵孜孜圖進益,青云千里有前期。
盛禮尊元服,嘉名重進賢。
窮奢譏鵔鵲,極品貴貂蟬。
就列峨章甫,瞻顏仰邃延。
誰知遠游制,寵錫自高天。
師住天臺寺,天臺水石幽。
眼前皆勝境,門下盡名流。
法號君恩賜,精藍國力修。
渡杯來鳳闕,振錫謁珠旒。
內殿從容對,神都委曲游。
高僧類云鶴,歸思在林丘。
御札全編得,宸毫幾處收。
遙思到時節(jié),煙樹赤城秋。
水氣并山影,蒼茫已作秋。
林深喜見寺,岸靜惜移舟。
疏葦先寒折,殘虹帶夕收。
吾廬在何處,歸興起漁謳。
楚山重疊?;??,堪與王維立畫勛。
白鳥一行天在水,綠蕪千陣野平云。
孤崖拂閣晴光見,極浦漁舟曉未分。
吟罷騷然略回首,歷陽詩社久離群。
愁煙暗鼎湖,龍馭入清都。
陟降紅云陛,陪歆赤帝云。
亮陰真圣嗣,遺詔盡嘉謨。
尚見孤臣泣,蒙知直殿廬。
飲啄遶藩籬,無聲乏羽儀。
銜環(huán)誠可念,穿屋奈終卑。
鴻鵠非予忖,鸞皇不汝欺。
莫輕蟬飲露,挾彈鎮(zhèn)相隨。
一門深掩得閑權,純白遺風要獨全。
強接俗庸中反道,敢嫌貧病是欺天。
圍形古寺諳尋鶴,照蘚秋廊擬疏玄。
從此免慚巖下者,子真高興未蕭然。
高城連水石,對景未能還。
白日臨流坐,清風伴我閑。
縱心移棹去,半醉入花間。
未必逢僧語,蓮香已解顏。
華陽山雨拂輕塵,獨步煙霞訪隠真。
笑傲太平云外客,安閑清世夢中身。
金章名重人稱貴,布褐才高道不貧。
吟罷洞天風正淡,自知凡骨定逢人。
歲歲南山見壽星,百蠻回首奉威靈。
梨園法部兼胡部,玉輦長亭復短亭。
河鼓暗期隨日轉,馬嵬恨血染塵腥。
西歸重按凌波舞,故老相看但涕零。
久厭侯鯖靜室來,卜居鄰近釣魚臺。
舊山鶴怨無錢買,新竹僧同借宅栽。
斗酒誰從楊子學,扁舟空訪戴逵回。
抽毫有污東陽望,但惜明時老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