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駕北征百官送于土橋 其二
萬里雖荒服,宵衣慮自深。
不為空幕計,將啟屬蕃心。
壯士思先入,崇朝有捷音。
自除三孽后,拊恤到如今。
萬里雖荒服,宵衣慮自深。
不為空幕計,將啟屬蕃心。
壯士思先入,崇朝有捷音。
自除三孽后,拊恤到如今。
萬里之外雖是荒遠之地,但皇帝日夜操勞,憂慮深遠。并非只為了讓敵人營帳空無一人的簡單謀劃,而是要開啟附屬番邦的歸心。壯士們都想著率先沖鋒陷陣,很快就會傳來勝利的消息。自從鏟除三個禍端之后,皇帝安撫體恤百姓一直到如今。
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離王畿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邊遠地方,這里泛指遠方荒遠之地。
宵衣:天未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務。
空幕:使敵人的營帳空無一人,即擊敗敵人。
屬蕃:附屬的番邦。
崇朝:從天亮到早飯時,比喻時間短暫。
三孽:指三個禍端,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背景。
拊恤:安撫體恤
此詩應創作于皇帝率軍北征之時,百官在土橋送行。當時邊疆可能存在不穩定因素,皇帝親自出征以維護國家穩定和邊疆安全。詩人站在朝廷立場,表達對皇帝決策的支持和對戰爭勝利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皇帝出征的決策和心系天下的胸懷,展現出對戰爭勝利的信心。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當時體現出朝廷上下對北征的積極態度,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氛圍。
章溝傳漏過三更,霜壓寒威特地生??嗪藁丨h窗外鐸,幾番幽夢不教成。
度澗穿云己倦行,林邊久聽午雞鳴。書聲只在茅堂上,深掩衡門未出迎。
天童之師,頂雪頷絲。三篾住山計,孤藤橫膝時。潭寒秋到早,空闊月行遲。提起宗家無字印,門門何處不相宜。
至仁文教遠,惟圣武功宣。太師觀六義,諸侯問百年。玄覽時乘隙,訓旅次山川。鎮象屯休氣,華蓋翼飛煙。鼓奏千人響,旗動七星連。峻嶺戈回日,高峰馬煦天。姑射神游罷,蕭關獵騎旋。更待東山上,看君巡狩篇。
牛衣夜冷憶鴛衿,起視西窗月未沉。行傍疏籬摘黃菊,倩他持作辟寒金。
腰間錦帶佩雙龍,萬里東來謁九重。劍外風煙憐獨往,日邊甥舅記相逢。雪消漢水連天闊,春盡巴云入樹濃。麟閣于今待勛烈,莫將韜略老藩封。
腰錢騎鶴上揚州,妄想空來事事休。惟有三竿風月在,待君同理釣魚舟。欲知何處是生緣,問取維摩室內天。渠若口鉗無答語,竹西堅臥許安全。石塔迢迢兩閏馀,潛知骨瘦奪松枯。煩君為把公憑判,同過江來伴老夫。
煙霜江漢雁南飛,鸚鵡洲前再拜辭。風勁周郎焚艦日,月明庾老上樓時。無言只共江聲語,有意惟憑山色知。他日中原公事了,磨崖千丈要豐碑。
越水聞詩日,趨庭家學傳。娶妻宜宋子,求友得唐賢。選勝開新社,題襟有舊編?;仡^三十載,惘惘雪泥緣。
北客忽傳新命下,中流急放一舟還。浮名已謝云霄外,公道猶存天地間。老遣情懷聊藉酒,閒攜杖屨即登山。應知此外無馀事,寂寂松陰晝掩關。
不染蓮心,遍嘗蘗味,異鄉病夢長醒。鏡中幽怨,猶自損眉青。幾度秋陰黃葉,歡吟罷、了卻今生。吳天碧、片云欲墜,小影喚如應。徘徊行藥地,書殘銷蠹,簧冷凝冰。忍回首、孤舟殘夜,涼月滄溟。歸去瑤天差好,人間事、苦恨難勝。心期在,爐香永爇,卐字裊金經。
坐石弄芳草,渡溪行翠微。西峰月未上,獨自看云歸。
打阪山邊更有山,唐碑穹峙據孱顏。開疆可笑姜行本,妄欲銘勛竇馬間。
老懶作魔憂采薪,造化小兒來苦人。范張約冷負雞黍,笑殺榴花甕底春。
漸老襟懷已足悲,登高節物可無詩。秋聲颯爽侵蓬鬢,晚意蕭條伴菊枝。故里江山尋好處,重陽樽酒負當時。天邊鴻雁隨南望,憶弟雙眸淚欲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