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詠五代史 其一 梁敬翔
不辱新君洗滌詔,要知勁節本難污。
用兵卅載忠先帝,慟哭一朝見老奴。
箋刺偶傳多俚語,春秋熟讀識兵符。
直教愧死李崇政,枉自當年號丈夫。
不辱新君洗滌詔,要知勁節本難污。
用兵卅載忠先帝,慟哭一朝見老奴。
箋刺偶傳多俚語,春秋熟讀識兵符。
直教愧死李崇政,枉自當年號丈夫。
不辱沒新君主洗滌罪名的詔書,要知道剛直的氣節本就難以被玷污。三十多年行軍打仗忠誠于先帝,一朝先帝去世老奴悲痛大哭。偶爾傳遞的書信多是通俗話語,熟讀《春秋》懂得用兵之道。簡直能讓李崇政羞愧而死,他當年白白號稱大丈夫。
不辱新君洗滌詔:指不辜負新君主下達的表明清白的詔書。
勁節:剛直的氣節。
卅載:三十年。
箋刺:書信。
春秋:儒家經典之一,這里指熟悉歷史和兵法知識。
兵符:古代調兵的憑證,這里指用兵之道。
李崇政:五代時期人物。
五代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梁敬翔作為后梁重要謀士,歷經多事之秋,對后梁政權忠誠不二。詩人創作此詩可能是有感于梁敬翔的事跡,對其忠誠剛直的品格表示贊賞,同時批判當時一些徒有虛名之人。
此詩主旨是贊揚梁敬翔忠誠剛直的品格,突出其軍事才能和學識。特點是通過對比鮮明地展現人物形象,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五代人物和社會提供了一定的文學資料。
吳越山川勝概多,彩云樓觀郁嵯峨。 晴嵐日照芙蓉影,細柳風生翡翠波。 楚客移舟時見問,吳姬抱瑟肯相過。 片帆明日江東去,尚憶樽前對酒歌。
紅茉莉,穿作一花梳。金縷抽殘蝴蝶繭,釵頭立盡鳳凰雛。肯憶故人姝。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風助群鷹擊,云隨萬馬來。 關前無數柳,一夜落龍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心光虛映,體絕偏圓。金波匝匝,動寂常禪。念起念滅,不用止絕。
任運滔滔,何曾起滅。起滅寂滅,現大迦葉。坐臥經行,未曾間歇。
禪何不坐,坐何不禪。了得如是,始號坐禪。坐者何人,禪是何物。
而欲坐之,用佛覓佛。佛不用覓,覓之轉失。坐不我觀,禪非外術。
初心鬧亂,未免回換。所以多方,教渠靜觀。端坐收神,初則紛紜。
久久恬淡,虛閑六門。六門稍歇,于中分別。分別才生,似成起滅。
起滅轉變,從自心現。還用自心,返觀一遍。一返不再,圓光頂戴。
靈焰騰輝,心心無礙。橫該豎入,生死永息。一粒還丹,點金成汁。
身心客塵,透漏無門。迷悟且說,逆順休論。細思昔日,冷坐尋覓。
雖然不別,也大狼籍。剎那凡圣,無人能信。匝地茫茫,大須謹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著,伏惟伏惟。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陸上百花競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七月流火送清涼。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早夏宜春景,和光起禁城。祝融將御節,炎帝啟朱明。 日送殘花晚,風過御苑清。郊原浮麥氣,池沼發荷英。 樹影臨山動,禽飛入漢輕。幸逢堯禹化,全勝谷中情。
戰敗苻堅百萬兵,晉家宗社賴而存。 當時若使玄猶在,國祚桓玄未可吞。
向晚笳聲滿地悲,大營方獵插金瑀。 胡兒鐵勒吞風去,共憚銅梁張太師。
檐蛛暝織。放游絲一縷,黏住香魄。滿地馀芳,不卷重簾,正怯晚來凄寂。東風又是頻吹送,共柳絮、一般輕別。忍看它、罥盡殘紅,春去這番難覓。 淡月深林乍影,小樓凝望處,懸布籬隙。恰似閑愁,系得芳心,一刻幾回欹側。多情鳳子尋香夢,想葉底、雙雙憐惜。莫教它、粉翅飛來,隨著春魂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