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巡詩 其二
節旄高插引晴嵐,人擁花驄弛轡銜。
拜罷耆童回道左,紛來朱履又青衫。
節旄高插引晴嵐,人擁花驄弛轡銜。
拜罷耆童回道左,紛來朱履又青衫。
代表使命的節旄高高插著,引領著晴朗山間的霧氣,人們簇擁著騎著花驄馬的人放松韁繩前行。向老人和兒童行禮后回到道路左邊,接著穿著紅鞋和青衫的人紛紛前來。
節旄:古代使者所持的符節上裝飾的牦牛尾,這里代表使者身份。
晴嵐:晴日山中的霧氣。
花驄:毛色斑駁的馬。
轡銜:馬嚼子和韁繩。
耆童:老人和兒童。
朱履:紅鞋,這里指穿著講究的人。
青衫:青色的衣衫,多為學子、平民所穿。
此詩應是作者巡視臺灣時所作。清朝時期對臺灣進行了有效管轄,官員會到臺灣進行巡視考察等活動。詩人在巡視過程中,看到當地百姓的歡迎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巡視臺灣時受到民眾歡迎的場景。其特點是畫面感強,通過場景描寫展現社會風貌。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臺灣的社會情況和官員巡視活動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相傳此溪勝,來渡莫辭頻。一派澄心水,千年說法人。松門數里寺,茅屋幾家鄰。愿假慈航力,長成利涉津。
些小白須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作郡浮光雖似箭。君莫厭。也應勝我三年貶。我欲自嗟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榧奘孪∧耆饺?。知有漸。千鈞重擔從頭減。
細雨小樓吹玉笙,只因佳句想高陵。今宵牛首前邊過,遙認空山數點燈。
年逾六十復奚求,多難頻經渾不愁。劫運千年彈指去,綱常萬古一身留。欲堅道力憑魔力,何事俘囚學楚囚。了卻人間生死事,黃冠莫擬故鄉游。
賣卻虎皮吃冷飯,當時豪氣未全消。莫將原子平天下,珍重馀年好看潮。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
為愛鰲峰勝,靈洲閣影蟠。東南觀欲盡,天地若為寬。云樹閑清晝,江帆亂激湍。山川迂歲月,風雨又憑闌。
樓控青山入望遙,移尊選勝趁花朝。九華翠濕仙人掌,千樹寒生玉女標。松柏春晴喧鳥雀,關門日落見漁樵??駚碛珉p龍去,閶闔班中問九霄。
西寧驛外暫停驂,君向開平我向南。朔雪炎風天萬里,相思何處覓云緘。
相看忘語默,心以暗香通。不忍扃扉臥,遲回夜月中。
健兒白馬紫金鞦,不向沙場便酒樓。夜來一賭青錢盡,尚有囊中血髑髏。
須鬢猶鬒眉目疏,宛然名下果無虛。揮毫處處供人賞,閉戶時時讀父書。白下陰何看漸少,松陵皮陸近何如。老夫縱酒猶頑健,只是無名可借渠。
巫山薦枕日,洛浦獻珠時。一遇便如此,寧關先有期。幸非使君問,莫作羅敷辭。夜長眠復坐,誰知暗斂眉。欲寄同花燭,為照遙相思。
端陽競渡楚風存,疾較飛鳧夐出群。棹起浪花飛作雪,竿飏旗彩集如云。一時豪杰追盧肇,千載忠魂吊屈君。兩岸紅裙笑俚婦,那知斗草獨籠蕓。
傲睨窮四周,輕風信余屧。既謝上嶺危,頗忻下山捷。澄湖夾雙瞳,喬松振千鬣。稍深疑無地,忽轉長天接。古剎藏白云,疏林出紅葉。估客喧歸步,漁舟滿收夾。飯候尋寺鐘,菌香吐僧榼。斟酌聲聞酒,顛倒居士祫。冥醉時一醒,空青忽交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