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逢樵者
鶴發童顏歌負薪,
衣襟不染一凡塵。
擔頭幾點桃花片,
恐是當年避世人。
鶴發童顏歌負薪,
衣襟不染一凡塵。
擔頭幾點桃花片,
恐是當年避世人。
一位白發蒼蒼卻面容如孩童般紅潤的老人,一邊唱著歌一邊背著柴。他的衣襟沒有沾染一點塵世的污垢。擔頭上有幾片桃花花瓣,讓人不禁猜測他或許是當年躲避亂世的人。
鶴發童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頭發白了,臉色卻像孩童一樣紅潤。
負薪:背著柴。
凡塵:指人世間。
避世人:指為躲避亂世而隱居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山林中漫步時偶遇這位樵者。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動蕩或紛擾,詩人在山林中尋求寧靜,見到如此超凡脫俗的樵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描寫樵者形象,表達對遠離塵世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細節描寫塑造人物,營造出神秘清幽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古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高樓閑上對晴空,豁目開襟半日中。
千里吳山清不斷,一邊遼海浸無窮。
人生歌笑開花霧,世界興亡落葉風。
吟罷倚欄何限意,回頭城郭暮煙籠。
無機終日狎沙鷗,得意高吟景且幽。
檻底江流偏稱月,簷前山朵最宜秋。
遙村處處吹橫笛,曲岸家家系小舟。
別后再游心未遂,設屏惟畫白蘋洲。
掩門三徑莓苔綠,車馬誰來陋巷間。
臥棄琴書公干病,笑迎風月步兵閑。
當秋每謝蛬清耳,漸老多慙酒借顏。
濟物未能伸一術,敢于明代愛青山。
不遇至真傳道要,曾看真誥亦何為。
舊碑經亂沈荒澗,靈篆因耕出故基。
蛙黽自喧澆藥井,牛羊閑過放生池。
蕭條夕景空壇畔,朽檜枝斜綠蔓垂。
使君心智杳難同,選勝開亭景莫窮。
高敞軒窗迎海月,預栽花木待春風。
靜披典籍堪師古,醉擁笙歌不礙公。
滿徑苔紋疎雨后,入簷山色夕陽中。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稱登門禮孔融。
事簡豈妨頻賞翫,況當為政有余功。
一尋遺跡到仙鄉,云鶴沈沈思渺茫。
丹井歲深生草木,芝田春廢臥牛羊。
雨淋殘畫摧荒壁,鼠引饑虵落壞梁。
薄暮欲歸仍佇立,菖蒲風起水泱泱。
雨雪正霏霏,令人不憶歸。
地爐僧坐暖,山枿火聲肥。
隔紙烘茶蘂,移鐺剝芋衣。
知君在霄漢,此興得還稀。
長江落照天,物景似當年。
憶昔攜村酒,相將上釣船。
狂歌紅蓼岸,驚起白鷗眠。
今日趨名急,臨風一黯然。
萬蘂爭開照檻光,詩家何物可相方。
錦江風撼云霞碎,仙子衣飄黼黻香。
裛露早英濃壓架,背人狂蔓暗穿墻。
彩牋蠻榼旬休日,欲召親賓看一場。
郢客相尋夜,荒庭雪灑篙。
虛堂看向曙,吟坐共忘勞。
溪凍聲全減,燈寒焰不高。
他人莫相笑,未易會吾曹。
飄灑當窮巷,苔深落葉鋪。
送寒來客館,滴夢在庭梧。
逼砌蛩聲斷,侵窗竹影孤。
遙思漁叟興,蓑笠在江湖。
期君速行樂,不要旋還家。
永日雖無雨,東風自落花。
詩毫黏酒淡,歌袖向人斜。
薄暮忘歸路,垂楊噪亂鵶。
拂簷拖地對前墀,蝶影蜂聲爛熳時。
萬倍馨香勝玉蘂,一生顏色笑西施。
忘歸醉客臨高架,恃寵佳人索好枝。
將并舞腰誰得及,惹衣傷手盡從伊。
戚戚復戚戚,期懷安可釋。
百年金石心,中路生死隔。
新墳應草合,舊地空苔色。
白日燈熒熒,凝塵滿幾席。
竟日聲蕭颯,兼風不暫闌。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漁寒。
地僻苔生易,林疎鳥宿難。
誰知苦吟者,坐聽一燈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