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春行二首
策馬西郊外,正當芳草時。行人避風雨,稚子惜花枝。池斷荷穿早,林深筍露遲。春心應可保,鶯燕莫相窺。
野外無多景,青山映碧流。近看云起處,剛隔水西頭。草色隨人動,煙光觸目浮。招尋猶有地,勒馬戒嬉游。
策馬西郊外,正當芳草時。行人避風雨,稚子惜花枝。池斷荷穿早,林深筍露遲。春心應可保,鶯燕莫相窺。
野外無多景,青山映碧流。近看云起處,剛隔水西頭。草色隨人動,煙光觸目浮。招尋猶有地,勒馬戒嬉游。
騎著馬來到西郊,此時正逢芳草萋萋的時節。行人忙著躲避風雨,小孩子愛惜花枝。池塘里荷葉早早被折斷,樹林深處竹筍遲遲才露頭。美好的春心應當能夠保持,黃鶯和燕子不要來窺探。野外沒有太多景色,只有青山倒映在碧綠的水流中。走近看云起的地方,剛好在水的西邊那頭。草色仿佛隨著人移動,煙霧的光影映入眼中,四處浮動。還有可以尋覓美景的地方,勒住馬告誡自己不要只知嬉戲游玩。
策馬:用鞭子趕馬,騎馬。
稚子:小孩子。
春心:指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窺:偷看。
招尋:尋覓。
勒馬:拉緊馬韁繩,使馬止步。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一個春日騎馬到西郊游玩,被眼前的春景所觸動,從而創作了這兩首詩,可能當時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欣賞自然美景。
這兩首詩描繪了西郊春天的景色,展現了春日生機與寧靜。主旨是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與珍惜。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情感。
日長金殿暑方炎,侍女搖風午夢甜。起傍玉闌干外立,一聲風鐵落前檐。
鐵酸豏,金剛劍,吞了斬了,以活為驗。作家恁么共提持,超過佛祖增光焰。
昨見王郎問吾子,山居鍊得好詩材。青年未必仍多病,卻怕風寒不出來。
披榛尋古社,寂寂深山境。龍縫白云封,蘚氣凝霜冷。緬彼舊吟人,令我心耿耿。春風翛然來,嵐光漾日影。俯仰今昔間,不定如萍梗。行行碧山阿,鐘聲度西嶺。
溟渤相望脈脈心,不應入地便銷沈。迭騎箕尾歸何許?下視修羅斗至今。九廟能知臣志苦,眾生猶仰佛恩深。殿前一別成終古,開卷雙忠儼鑒臨。
百年光景急如梭,攬鏡登樓奈若何。歲月不堪供把玩,親朋已覺漸消磨。功名自是身心懶,憂懼端由患難多。富貴儻來非我有,恍如一枕夢南柯。
江上春陰柳萬條,離人無處不無憀。阮生塊壘胸中極,故待兵廚著酒澆。
盈盈端葉倚云開,挾得高寒入地來。冰咽桃花浮斷澗,風彈柳絮被妝臺。瀟湘雁去恩尤薄,巴蜀波生信不回。郢上更誰歌此曲,典君為客獨高哉。
野亭春暖,喜雨聲初歇,鶯歌元日。滿酌西王宜壽酒。正有千年仙核。卻是笙匏,天邊獨處,星宿同無匹。椒花盛取,玉杯慚爾多質。蚤共五色勾連,甘瓜子母,碩大成秋實。葉佐晨羞餐未厭,忘卻盤無肥炙。制就雙卮,殷勤我友持作高堂物。小兒方朔,自今何用偷得。
記得翩翩昔日狂。而今憔悴舊潘郎。冶游情事漸都忘。苦比蓮心惟自覺,甘回蔗尾妄思嘗。百年身世幾滄桑。
飄風頃刻至,征云萬里游。與子非風云,欲遘良無由。川涂限山海,音問邈中州。升高望廣域,極眺滄溟流。浮煙隱榛樹,白日蔽岑丘。飛鴻不我顧,逝鵠不我留。寧無輕舟志,浩渺安可求。桂樹茂炎隩,芝草翻靈洲。獨處慕朋侶,攀贈誰為酬。倘荷衷眷言,慰此平生憂。
曾經綽立侍丹墀,綻蕊宮花拂面枝。雉尾扇開朝日出,柘黃衫對碧霄垂。
家有癯仙椅,坐臥便首肘。海舶致之來,今復為吾有。久失還故鄉,坐忘不知久。偃息妥營魂,安閒舒足手。侍僮疑入定,客到訝中酒。我生同草木,不材以為壽。華巔難返童,神理當不朽。此中別有緣,睡覺兩不受。無想亦無因,非凈亦非垢。縱然化蝶去,不夢漆園叟。
病扶藤杖覓殘梅,牢落情懷怕酒杯。約束園丁勤灑掃,新年作意待春來。寶馬東風擁犢車,碧雞坊里擅豪華。南來強作尋春夢,何處如今更有花。
山凈浮云水凈煙,清寧風景是何年。沿村古道無戎馬,近渚幽亭有釣船。慘淡畫圖人已遠,凄涼題詠世猶傳。小窗風雨無人夜,彷佛清猿到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