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些翁補山堂詩己就聞翁返石門復次元韻寄意
無字之碑誰帝虎,無弦之琴誰宮羽。角尖不掛羚羊痕,隨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補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無。
下士之見不越咫,謂公勤勤補山耳。支祈平吞江南之云江北夢,息壤欲堙何處起。
公笑捲山山為藏,青蒼縮入柳杯里。折腳鐺中冰不腐,煮爛須彌將芥補。
湖南空有青蓮七十二萬莖,總不入公補處數。無土不現補山堂,崢嶸日月開幽荒。
飛來之峰彈指已過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無字之碑誰帝虎,無弦之琴誰宮羽。角尖不掛羚羊痕,隨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補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無。
下士之見不越咫,謂公勤勤補山耳。支祈平吞江南之云江北夢,息壤欲堙何處起。
公笑捲山山為藏,青蒼縮入柳杯里。折腳鐺中冰不腐,煮爛須彌將芥補。
湖南空有青蓮七十二萬莖,總不入公補處數。無土不現補山堂,崢嶸日月開幽荒。
飛來之峰彈指已過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無字的石碑上,誰能分辨出是帝王還是虎的痕跡?無弦的琴上,誰能奏響宮羽之音?筆鋒如羚羊掛角不留痕跡,又似天花隨春雨自然散落。您昔日曾泛舟玉沙湖,湖上孤山突兀獨立。補山之事未竟您便南返,那如螺髻修眉般的山巒半隱半現。目光短淺之人,只道您是勤勤懇懇補山。可那支祈水怪吞噬了江南江北的云霞夢境,用息壤填塞又從何處開始?您笑著卷山藏起,青翠山色竟縮入柳杯之中。折腳的鍋中冰不化,煮爛須彌山用芥子來補。湖南空有七十二萬莖青蓮,都不在您補山的計數中。無處不顯現著補山堂,它以崢嶸氣象開辟幽荒。飛來峰彈指間已過洞庭水,北山愚公只能彷徨嘆息。
帝虎:《風俗通》載“虎”字傳寫誤為“帝”,喻文字訛誤或真相難辨。
宮羽:五聲音階中的宮、羽二音,代指音樂。
羚羊痕:取“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意,喻詩文高妙自然無雕琢。
支祈:傳說中淮河水怪無支祁,此處喻阻礙之事。
息壤:傳說中能自生長的神土,喻難以堙塞之物。
須彌:佛教中世界中心的大山,芥:芥菜子,喻大小互容的哲理。
飛來峰:傳說中從他處飛來之山,此處喻事物變化迅疾。
北山愚公:《列子》中移山的愚公,反襯“公”超脫世俗的智慧。
此詩為和詩,作于詩人完成《補山堂詩》唱和后,聞些翁返回石門之際。通過次原韻寄意,反映清代文人以詩會友的雅趣,亦可見詩人與些翁交游密切,對其才德極為欽慕。
全詩以“補山”為線索,借山水意象與典故鋪陳,由表及里展現“些翁”超越世俗的襟懷。詩風奇崛瑰麗,用典精妙,將抽象贊佩融入具體意象,是清代酬唱詩中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的佳作。
烏帽翩仙白苧涼,東窗隨事具杯觴。流年不貸世人老,造物能容吾輩狂。藤葉成陰山鳥下,檜花滿地蜜蜂忙。何人畫得農家樂,咿軋繅車隔短墻。
市塵遠不到林塘,嫩暑軒窗晝漏長。蠶妾趁時爭鹽繭,農夫得雨正移秧。徒行有客驚頑健,爛醉無人笑老狂。卻掩庵門徑投枕,鼾聲雷起撼藜床。
離家才十日,
鄉思漸多違。
江近村居少,
山高石路危。
野人驚客至,
水鳥傍船飛。
何處桐廬縣,
蒼茫對夕暉。
世路風波惡,
扁舟去住輕。
中流發清唱,
千古有遺聲。
梅花斗雪雨清妍,記得江南歲暮天。
春到北枝猶未放,晨窗對雪亦欣然。
相逢初北闕,并試復南宮。
失意春風里,謀歸汴水東。
行藏他日異,笑語此生空。
不掛青云籍,聲名野史中。
水邊三月芳菲晚,
楊柳樓船擁萬家。
浩浩歌鐘迷白日,
不知煙寺落桐花。
紫衣而雪膚,
芳甘微帶酸。
我最喜芒及,
人言性近寒。
故關天險與云盤,
車馬邅如不忍看。
況復雪深飛鳥絕,
誰言行路不艱難。
暮云千里亂吳峰,
落葉微聞遠寺鐘。
目盡長江秋草外,
美人何處采芙蓉?
麟之儀儀,不縶不維。樂德而至,如賓之嬉。
鳳之愉愉,不篝不笯。樂德而至,如賓之娛。
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貨幣。
我牢不愆,我貨不匱。碩碩其才,有樂而止。
渴峰奔怒虹,側勢走千里。橫略大荒東,倒飲雪山水。
逶迤乍中斷,嶺崟并孤峙。沉沉石色厚,力透天背紫。
大坂如連駝,一折九馬死。火蹄并鐵聲,百拽不肯駛。
我行已天上,我仆猶峽底。邁步輕虎狼,顧影怯魈鬼。
前隙身茫茫,四咤悲風起。壁巉黑月下,健鳥摩殘壘。
俯視深井光,青熒一燈喜。
柱史芳年四十強,豸冠高聳立朝堂。
皂囊滿貯三春澤,白簡仍飛六月霜。
乘驄不數漢桓典,埋輪復見今張綱。
奉天殿前天子命,手提繡斧巡朔方。
朔方萬物久憔悴,閭閻赤子多痍瘡。
自從君來按節后,三邊山岳皆輝光。
況聞九達走狐兔,又聞四野無豺狼。
屈者伸兮冤者白,惟刑之恤心虞唐。
窮檐暗室回白日,陰崖寒谷生春陽。
看君今日已如此,何況他日登巖廊。
春陽定作商霖雨,足慰天下蒼生望。
虔州官府似神仙,
三月春花覆紫煙。
惟有愁吟譚掾史,
日騎瘦馬出臺前。
黃閣歸來近十霜
稀年方進九霞觴
未應宰相山中久
已覺神仙世外長
筆底絲綸留禁署
胸中兵甲在遐方
梅花時節詩兼酒
江上重開綠野堂
孤棹艤寒汀,無人獨自登。
積苔迷鳥篆,斜日照魚罾。
湍急聲如振,崖高勢欲崩。
客游那可駐,云重樹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