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行館雜詠
三月煙花古所云,
揚州自昔管弦紛。
還淳擬欲申明禁,
慮礙翻殃謀食群。
三月煙花古所云,
揚州自昔管弦紛。
還淳擬欲申明禁,
慮礙翻殃謀食群。
三月煙花的勝景是古人所稱道的,揚州自古便是音樂歌舞紛繁之地。我想要恢復淳樸風氣,打算申明禁令,卻又擔心這會阻礙民生,反而使那些以此謀生的人群遭殃。
煙花:指春天艷麗的景物,如煙霧般的花柳。
管弦:管樂器與弦樂器,代指音樂歌舞。
還淳:恢復淳樸的社會風氣。
申明禁:明確宣布禁令。
謀食群:靠音樂、歌舞等營生的人群。
此詩創作于乾隆南巡期間,天寧寺行館為其駐蹕之地。揚州自古繁華,乾隆見其歌舞紛紜,欲以禁令恢復淳樸,但又顧慮影響民生,詩中體現了他在治理風俗與民生考量間的矛盾心態。
詩中通過描繪揚州三月的繁華景象,引出對風俗治理的思考,既欲申明禁令以還淳,又恐殃及謀生群體,展現了統治者在移風易俗與民生關懷間的矛盾心理。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具有現實治理的思考深度。
幽蹊入林深,仙花滿高樹。笑謝滄洲人,來去桃源路。
田家桑梓碧幢幢,過客鞭聲引吠尨。終歲耕耘竟何有,桑樞茅屋短篷窗。霏微林霧慘秋容,撩亂山禽起晚舂。營馬欲來糧已盡,二三癃老訴年兇。翁媼攜持陌上哀,問之行答涕沾懷。次男戰死涪州界,欲問回軍贖燼骸。五霸兵爭總禍機,三王仁治但垂衣。老農不解興亡事,唯說今年豆角稀。浩浩陰風釀宿霾,道邊佛剎記曾來。蕎花不識秋光老,猶向桑陰密處開。遙空無礙日凄凄,過雨平田尚有泥。極目斷鴻明滅處,淡煙衰草一時低。松杉秋到影逾濃,梨杜霜前葉半紅。荒徑忽迷尋不得,罄躬還問牧牛童。豪家此日醉金樽,驢背愁詩睡正昏。野雉一聲驚夢散,蒼煙起處是前村。十年辛苦益清貧,自嘆儒冠果誤身。盡說世間騏驥少,年來誰是九方歅。阘茸營營祿有馀,孔方羞澀只閒居。小胥揮叱鄉人恐,慚愧蕓窗苦讀書。
遠公青蓮宇,百尺構云闕。一徑入松蘿,山泉濯苔發。石房彈玉琴,清響在林樾。夜來滄海寒,夢繞波上月。微吟白云篇,高興了未輟。未能悟聲聞,安得離言說。
橘花開處杏陰青,百草吹香覺地靈。貧士愿留賒藥劵,故人思讀衛生經。玄霜玉臼晴猶濕,華月丹房夜不扃。張緒苦吟仍病肺,乞和熊膽護修齡。
天下奇才鄭使君,清名不使世人聞。五車書笥獨窮理,三峽詞源迥出群。未得開懷重話舊,常思抵足共論文。自從一識龍岡老,馀子紛紛不足云。
華發始遭逢,其如道不同。可曾留孟叟,俄已罷申公。諫草多傳出,經疑盡解通。豈無南董氏,奮筆紀孤忠。遺誥兼新訃,同時至蓽門。龍髯先帝遠,鮐背幾公存。方恨三旌晚,俄驚一鑒昏。潸然關世道,不是哭私恩。
白日斂孤光,大野風如魅。群阿影有棱,黑草荒無類。
晉武良心獨未亡,娼家瀆禮自多妨。洛中冠蓋無多日,元凱春秋亦短長。旄頭兩度茀鉤陳,黃色頻年斗孟春。長歷春秋兩高閣,東南填淤正肥民。
衙庭峰影簇如簪,坐起行吟致盡酣。政入委蛇君較得,夢成遷擾我何堪。耶溪恰好乘春泛,古穴曾聞列炬探。獨少清機相接取,虛留雙屐越江南。
再約提壺坐翠微,偶緣情話逗林霏。已煩社老持觴待,先喜家童負水歸。倒載接?乘好月,聞鐘籃輿戀清暉。自憐抱病支離叟,猶喜重來興不違。
海國秋高有雁來,鄉闈捷報好懷開。一經教子初登第,五薦從翁未入臺。北里游程沖雪去,南宮捷報看花回。人生須念君親重,莫戀平居在草萊。
晴旸布陰來灌木,村童地坐弄鴝鵒。老牸食豐草,側身顧其犢。鳥跦跦,牛逐逐,無人見此春波綠。
飄風驟雨餉時間,墮蕊飛花滿地殷。自是群芳將結實,非關風雨故摧殘。
今年七十五,兩鬢著秋霜。安定江山固,優游歲月長。此身雖老大,有氣尚昂藏。留影含微笑,居然歷海桑。
江門線路幾人通,兩月公程來向東。何處敢勞君著眼,短墻疏竹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