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天敘為人相宅過余求詩戲書二絕 其二
一區懸磬已偷安,
常念風波世路艱。
若謂他時庇寒士,
會須令我作千間。
一區懸磬已偷安,
常念風波世路艱。
若謂他時庇寒士,
會須令我作千間。
我這住所空蕩蕩也已勉強安身,常感慨世路風波艱難。若說將來要庇護貧寒之士,那得讓我能建起千間廣廈。
一區:一處住宅。
懸磬:形容空無所有,貧困。
偷安:不顧將來,只圖眼前的安逸。
風波:比喻社會上的困難、挫折、變故等。
庇:庇護,遮蔽。
會須:應當,該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生活較為貧困,面對世路艱難,心懷濟世理想。可能當時社會存在諸多困難,詩人目睹貧寒之士的困境,因而有此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雖自身貧困,卻心系寒士的高尚情懷。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樸素的語言展現宏大志向。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天生本是冰霜姿,縞衣不受纖塵緇。何事東君厭清素,一宵幻出珊瑚枝。園林陡覺春意別,千株萬株飛紅雪。莫憐醉骨已如泥,要使丹心常似鐵。
猩片流桃,寄芳句不似,宮溝紅葉。波路雙槳停敲,蘋邊坐清絕。人更在江南那處,想微雨畫橋聞鴂。淚帕香銷,歌橈事倦,來對花說。漫催剪鸚嘴單衫,早閑過山城踏青節。休問半生春影,剩風前飛莢。重夢到垂楊舊岸,有浣紗玉手如雪。羨煞溪里鴛鴦,白頭無別。
晚歲有馀樂,天教一向閑。嵩陽百口住,嶺外七年還。卜宅先鄰晏,攜瓢欲飲顏。吳僧來不久,相約叩禪關。甘井元依廟,平湖亦近城。幅巾朝食罷,芒屩雨中行。擾擾初何事,悠悠畢此生。欲邀東郭叟,煩子作郊迎。
曠子耽幽僻,西山住五年。讀書秋樹下,躡屐亂峰前。酒憶鄰僧送,詩從野客傳。臨圖懷往事,丘壑故清妍。
畫閣虛明瞰遠空,高秋釃酒對長風。青蓮法界炎蒸外,碧草離心悵望中。年少說詩推子夏,家貧好事羨楊雄。歸依自是諸生愿,莫以周流嘆道窮。
觀濤枚叔未成奇,對此汪洋重有思。倒擲浪花翻玉屑,也愁敲破碧玻璃。
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業遠開基。金陵自王東南氣,赤壁中焚百萬師。乍見張昭稱賀表,終聞孫皓樹降旗。山川寂寞英雄死,有客悲歌吊黍離。
北臨白云澗,南望清風閣。出樹見人行,隔溪聞魚躍。
我少亦倜儻,頗慕孫與吳。年來營科舉,俯首歸于儒。儒兵今異術,古人未分途。途分兵始戾,途分儒亦虛。為語兵儒家,慎勿各異趨。
雞山別飛響,雉澗和清音。
而姑昨自越王臺,遠寄珊瑚筆格來。寫就玉臺新詠未,蘭花欲向腕邊開。
巫山入夢竟虛傳,洛浦逢人亦惘然。爭似瓊漿才一酌,直從天路化雙仙。鳳凰定逐吹簫侶,杵臼應留種玉田。寄謝多情欄下水,清波肯到鵲橋邊。
帝功成贊育,天道與為徒。祖帳霸陵岸,扁舟笠澤湖。送鞋非李泌,哭市有郇謨。已矣龍輀稅,依然曳尾涂。
墜紅輕,濃綠潤,深院又春晚。睡起厭厭,無語小妝懶。可堪三月風光,五更魂夢,又都被、杜鵑催攢。怎消遣。人道愁與春歸,春歸愁未斷。閑倚銀屏,羞怕淚痕滿。斷腸沈水重熏,瑤琴閑理,奈依舊、夜寒人遠。
平生慣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畫戟看。惟有寸心存惻隱,誰憐只手補創殘。樹蔬人要畦畦潤,種麥農便隴隴乾。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誰道叫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