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同亭雜詠 其六
白露下青草,微涼透葛衣。
江天靜煙靄,風日有光輝。
鵝鴨家家鬧,雞豚在在肥。
秋成人共樂,社報醉忘歸。
白露下青草,微涼透葛衣。
江天靜煙靄,風日有光輝。
鵝鴨家家鬧,雞豚在在肥。
秋成人共樂,社報醉忘歸。
白露降落在青草上,微微的涼意透過葛布衣服。江上天空中煙霧平靜,風和日都散發著光輝。每家的鵝鴨喧鬧不停,到處的雞豬都很肥壯。秋天豐收人們共同歡樂,祭祀土地神喝醉了都忘了回家。
白露:節氣名,此時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質地較薄。
煙靄:云霧,煙霧。
在在:處處,到處。
社報:祭祀土地神以酬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鄉村豐收景象推測,可能創作于秋季的鄉村。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農業豐收,人們生活安樂,詩人在這樣的氛圍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秋日豐收的歡樂場景。其突出特點是用質樸的語言勾勒出鮮活的鄉村畫面。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我們展現了古代鄉村生活的一個側面。
紫云團影電飛瞳,駿骨龍媒自不同。騎過玉樓金轡響,一聲嘶斷落花風。
崚嶒高聳骨如山,遠放春郊苜蓿間。百戰沙場汗流血,夢魂猶在玉門關。
久懷聲籍甚,千里致雙魚。
宦路終推轂,親幃且著書。
才名賈太傅,文學馬相如。
轍跡東巡海,何時適我閭。
金井涼生梧葉秋,
閑看新月上簾鉤。
冰壺總憶人如玉,
目斷重云十二樓。
江邊秋日逢任子,
大理索詩吾欲忘。
為問山資何次第,
千古浮云共歸思,
曉風城郭水花香。
白云紅樹路紆縈,古殿長廊次第行。
南望水連桃葉渡,
竹院逢僧舊曾識,旋披禪衲為相迎。
策策虛樓竹隔明,悲來輾轉向誰傾。
天寒胡雁出萬里,
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烏犍托此生。
不謂高名下,終全玉雪身。交猶及前輩,語不似今人。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斂衣應自定,只著古衣巾。
不比他人死,何詩可挽君。淵明元懶仕,東野別攻文。滄海諸公淚,青山處士墳。相看莫浪哭,私謚有前聞。
??驥初失群,亦自矜趫騰。俯仰歲時久,帖然困蚊蠅。
豪鯨逸其穴,尺水成滄溟。豈無魚鱉交,望望為所憎。
物理有翕張,達人同廢興。幸無怵迫憂,聊復曲吾肱。
魚目出泥沙,空村百金珍。豫章值擁輳,細細供蒸薪。
論材何必多,適用即能神。托交何必深,寡求永相親。
鮑叔拙羈魯,張生窮厄陳。茫然扳援際,豈意出風塵。
月瓣團欒剪赭羅,
長條排蕊綴鳴珂。
傾陽一點丹心在,
承得中天雨露多。
東海窮詩客,西風古驛亭。
發從殘歲白,山入故鄉青。
世事徒三窟,兒曹且一經。
丁寧速賒酒,煮栗試砂瓶。
江上見危磯,人形立翠微。
妾來終日望,夫去幾時歸。
明月空懸鏡,蒼苔漫補衣。
可憐雙淚眼,千古斷斜暉。
越公已作飛仙去,猶得潭潭好墓田。
老樹背風深拓地,
我與源公舊相識,遺言瀟灑有人傳。
隨夢入池塘,
無心在金谷。
青風自年年,
吹遍天涯綠。
箏簫管和琵琶,
興滿金尊酒量賒。
歌舞留春春似海,
美人顏色正如花。
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出產在四時,極美宜于秋。
雙箝鼓繁須,當頂抽長矛。鞠躬見湯王,封作朱衣侯。
所以供盤餐,羅列同珍羞。蒜友日相親,瓜朋時與儔。
既名釣詩釣,又作鉤詩鉤。于時同相訪,數日承款留。
厭飲多美味,獨此心相投。別來歲云久,馳想空悠悠。
銜杯動遐思,uT口涎空流。封緘托雙鯉,于焉來遠求。
慷慨胡隱君,果肯分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