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宜陽兄弟
六年雁序恨分離,
詔下今朝遇已知。
上國皇風初喜日,
故里仙才若相問,
一春攀得兩重枝。
六年雁序恨分離,
詔下今朝遇已知。
上國皇風初喜日,
故里仙才若相問,
一春攀得兩重枝。
六年時間兄弟分離令人遺憾,今朝接到詔令遇到舊相識。上國皇家的教化令人欣喜,若是故鄉的賢才問起我,這一春我連中兩科。
雁序:比喻兄弟。
詔: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
已知:舊相識。
上國:指京城。
皇風:皇家的教化。
仙才:指賢才。
攀得兩重枝:比喻連中兩科。
推測詩人經歷了六年與兄弟的分離,期間可能一直在為科舉努力。今朝科舉成功,接到詔令,懷著喜悅的心情寫下此詩寄給宜陽的兄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科舉成功的喜悅和對兄弟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科舉成功后的心態。
金膏弄明月,聯風涓綠萍。
斯時欲渝樂,凄凄心久仍。
戲鮪白悵望,秋麇何積澄。
物候信難至,一往無驕矜。
豈乏舊芳日,對此神不寧。
千仞翱翔瞰八方,衡陽山外即他鄉。
經秋夢斷胡塵遠,歸路心隨云漢長。
風急龍沙飄雪翮,月高秦隴渡河梁。
郵亭見爾南來日,清海城頭百草黃。
布鼓當軒為擊來,
臥龍驚起出巖隈。
千峰秀色憑誰寫,
一帶澄江古鏡開。
思去愁千縷,攤來信兩封。
雄心隨逝水,大事付飛淙。
激憤眥長裂,悲歌發上沖。
恨無三尺劍,藉手斬元兇。
事來得失若山重,
放下始知前日狂。
一枝藜杖一壺酒,
何處人間無醉鄉。
妒眼如叢集滿身,祇容相見罷相親。
私書拌滅懷中字,幽恨難瞞鏡里顰。
豆蔻含苞香觸手,櫻桃垂熟味沾唇。
當初只道尋常事,猶苦消魂未得真。
暮雨才收未炙燈,
蒼鹥掠破岸陰澄。
須臾認得船頭竹,
始信漁人掛起罾。
闌風伏雨暗江城,扶病將愁起送行。
煙月揚州如夢寐,江山建業又清明。
夜烏啼斷門前柳,春鳥銜殘花外櫻。
尊酒前期君莫忘,藥囊吾欲傍余生。
深院鎖黃昏,脈脈知誰語。
銀漢紅墻幾處同,幸早諧衷素。
花放蝶兒喧,木秀風姨妒。
一例蛾眉去住難,欹枕聽春雨。
去波直,殘柳參差飏碧。蘇臺路曾埽墜鈿,涴地柔條盡秋色。依依問水國。頻憶長亭送客。西風里、攜手四橋空,綠平添漲三尺。
春光總陳跡。記絮裊簾旌,花捲帆席。汀洲萍實經年食。嗟兩鬢銀綰,一聲金縷,離魂飛度遠近驛。送秋老江北。
心惻。亂愁積。奈舞袖飄零,歌扇沈寂,相思到骨情何極。念馬上殘夢,酒邊孤笛。單衣鉛淚,似暗雨、夜半滴。
絕好窗前月,清光向客來。友添惟對影,心死已成灰。善價看時輩,虛藏愧不才。此身何所用,且即隱蒿萊。
寒意幾欲雪,推窗月復來。自憐無用木,共笑不燃灰。濟世知非分,成名羨有才。且歸顏氏巷,三徑沒蒿萊。
月向山頭吐,光看幾上來。愁聽塵近市,坐待燭成灰。陋學原非道,宗工自愛才。姓名銀榜爛,縹渺似蒿萊。
順時力不足,好古興猶來。且發終宵憤,重燃舊日灰。吾儕當報國,舉世正需才。經訓菑畬在,殷勤辟草萊。
刺骨寒風發,開懷好月來。科名心本淡,忠義志難灰。望道宜勤學,違時且煉才。殷殷镕氣質,尚友仰東萊。
雖云誤失風霜操,不替調羹為子賢。
盛名豈敢儕三俊,痛飲猶堪入八仙。
屈指淳熙遺老少,到頭元祐幾人全。
松為明誤夭千歲,薰與蕕并臭十年。
立傳臣僚宜自愛,追懷此語一悽然。
曉煙無力趁東風,
十里村原半欲空。
春色不知人世事,
柳絲新綠杏新紅。
傾筐呈綠葉,重疊色何鮮。
詎是秋風里,猶如曉露前。
仙方當見重,消疾本應便。
全勝甘蕉贈,空投謝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