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千里夜潮圖卷
風濤洶涌千堆雪,
拍岸翻空倒銀闕。
雁聲驚起一江秋,
萬里無云掛明月。
風濤洶涌千堆雪,
拍岸翻空倒銀闕。
雁聲驚起一江秋,
萬里無云掛明月。
風掀起的波濤洶涌澎湃,好似千萬堆白雪,拍打著岸邊,浪濤翻涌,仿佛將銀色的宮闕傾倒。大雁的鳴叫聲驚起了滿江的秋色,萬里天空沒有一絲云彩,一輪明月高掛。
趙千里:南宋畫家趙伯駒,字千里。
銀闕:銀色的宮闕,這里形容浪濤像宮殿一樣。
一江秋:指整個江面呈現出的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推測是詩人看到趙千里所畫的《夜潮圖卷》后有感而發,憑借畫中展現的秋夜江景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畫中景色。它以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秋夜江景的壯美與寧靜,在文學上以其形象的語言和獨特的意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來從城上峰,京寺暮相逢。
往往語復默,微微雨灑松。
家貧初罷吏,年長畏聞蛩。
前日猶拘束,披衣起曉鐘。
麟德燃香請,長安春幾回。
夜閑同像寂,晝定為吾開。
講罷松根老,經浮海水來。
六年雙足履,只步院中苔。
買得足云地,新栽藥數窠。
峰頭盤一徑,原下注雙河。
春寺閑眠久,晴臺獨上多。
南齋宿雨后,仍許重來么。
懸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間。
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
岸遙生白發,波盡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無書也是閑。
禪庭高鳥道,回望極川原。
樵徑連峰頂,石泉通竹根。
木深猶積雪,山淺未聞猿。
欲別塵中苦,愿師貽一言。
天寒吟竟曉,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鄉山萬重。
樹來沙岸鳥,窗度雪樓鐘。
每憶江中嶼,更看城上峰。
飄蓬多塞下,君見益潸然。
迥磧沙銜日,長河水接天。
夜泉行客火,曉戍向京煙。
少結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身依吳寺老,黃葉幾回看。
早講林霜在,孤禪隙月殘。
井通潮浪遠,鐘與角聲寒。
已有南游約,誰言禮謁難。
一自殘春別,經炎復到涼。
螢從枯樹出,蛩入破階藏。
落葉書勝紙,閑砧坐當床。
東門因送客,相訪也何妨。
楚水臨軒積,澄鮮一畝余。
柳根連岸盡,荷葉出萍初。
極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虛。
夕陽庭際眺,槐雨滴疏疏。
自是根機鈍,非關夏臘深。
秋來江上寺,夜坐嶺南心。
井鑿山含月,風吹磬出林。
祖師攜只履,去路杳難尋。
江岸一相見,空令惜此分。
夕陽行帶月,酌水少留君。
野地初燒草,荒山過雪云。
明年還調集,蟬可在家聞。
病身來寄宿,自掃一床閑。
反照臨江磬,新秋過雨山。
竹陰移冷月,荷氣帶禪關。
獨住天臺意,方從內請還。
何處初投刺,當時赴尹京。
淹留花柳變,然諾肺腸傾。
避暑蟬移樹,高眠雁過城。
人家嵩岳色,公府洛河聲。
聯句逢秋盡,嘗茶見月生。
新衣裁白苧,思從曲江行。
曾夢諸侯笑,康囚議脫枷。
千根池里藕,一朵火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