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絕 其二
暮春景物稱山家,
屋角團團綠葉遮。
薄晚微云疏過雨,
一番小麥顫輕花。
暮春景物稱山家,
屋角團團綠葉遮。
薄晚微云疏過雨,
一番小麥顫輕花。
暮春時節的景色正合山居人家的心意,房屋角落被團團綠葉遮蔽。傍晚時分,薄薄的云朵中稀疏地灑下幾點雨,那一壟壟小麥的花在微風中輕輕顫動。
稱:適合,符合。
山家:山居人家。
薄晚:傍晚。
疏過雨:稀疏地灑下幾點雨。
顫輕花:花朵在微風中輕輕顫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暮春山居景色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暮春時節身處山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而創作此詩,此時心境閑適愜意。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暮春山居景色,突出特點是清新自然、富有生機。它以細膩筆觸展現鄉村之美,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和對自然熱愛。
夙興人尚默,眾鳥相語言。
小語豈不可,何至爾啾喧。
吾獨擁燎爐,宿火有余溫。
澹然以自適,喧寂何足論。
故里還初服,明恩念老農。
方蒙鏡湖賜,又忝渭川封。
炊粟猶支日,藏蔬可御冬。
霜天病益減,高枕聽鄰鐘。
病叟倘徉古澤邊,橫林搖落暮秋天。
鳴鳩雨后卻呼婦,飛雀霜前先著綿。
抱被每投僧榻宿,卷書時當酒家錢。
秋風想像芝房熟,北望商山一悵然。
瓦疏雪墮簷,窗破風吹燭。
短裘不及骭,手腳盡皸瘃。
猶勝南鄰叟,一褐竟未贖。
薄酒城中來,清夜聊相屬。
夕陽下桑柘,余暉掛西山。
西山在何許,冉冉紫翠間。
彩云無朝昏,綠蘿竟暄寒。
昔與霞上人,同跨雙飛翰。
上凌紫霄峰,下弄白石湍。
風吹墮渺莽,及此行路難。
佳人應望予,我豈真忘還。
擊壤林間送此生,欣欣東作到西成。
泥深宿麥苗初長,葉落柔桑眼已生。
枹鼓無聲盜衰息,文書簡出吏清平。
西游攜得蹲鴟種,且共山家玉糝羹。
庭草何離離,清晨露猶濕。
草頭兩黃蝶,為我小佇立。
秋光亦已晚,行見霜霰集。
方春不盡狂,汝悔尚何及。
吾生更堪笑,去日如電急。
功名竟何在,惆悵劍鋒澀。
天地一氣爾,陰陽司闔開。
鬰蒸以為雨,回薄以為雷。
久鬰無所泄,造化安在哉。
方其欲雨時,雖天不能回。
此豈降自天,其實有自來。
所以屈宋輩,千載有余哀。
窮阨非由命,從來作計疏。
妄營資鬼笑,多愛奪狐書。
何事能陶寫,惟當盡破除。
霜晴宜著屐,不敢笑無馿。
書劍當年遍兩川,歸來垂釣鏡湖邊。
老皆有死豈獨我,士固多貧寧怨天。
物外勝游攜鶴去,琴中絕譜就僧傳。
莫言白首詩才盡,讀罷猶能意爽然。
偶來游古寺,景逐眼前生。
巖上高僧坐,林間野客行。
望窮滄海遠,吟久暮云平。
此境真難到,登臨暫適情。
詰朝澹無營,百事付童子。
拂我架上書,注我硯中水。
覓睡不復成,取衣乃徐起。
卒歲如一朝,底處著慍喜。
東舍女乘龍,西家婦夢熊。
翁夸酒重碧,孫愛果初紅。
栗烈三冬近,團欒一笑同。
營生無繆巧,百事仰天公。
筑屋傍江皋,墻垣締結牢。
深門蔭楊柳,高架引蒲萄。
黍酒歡迎客,麻衫旋束絳。
兒孫勿游惰,常念起家勞。
萬瓦新霜白,一窗朝日晴。
破裘身亦暖,細字眼猶明。
耄喜譫諄語,衰常踸踔行。
登封書不草,力穡報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