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滌生師奉命督師江南
百戰孤軍在,臨危用乃神。諸侯皆秉鉞,圣方自知人。
兵氣纏吳會,天威仗老臣。詔書信勤懇,喜極欲沾巾。
痛哭祁連冢,春蕪漬淚痕。長城千里壞,荒郡幾家存。
有地徵輸急,無功將吏尊。樓船早下瀨,旦夕縛孫恩。
百戰孤軍在,臨危用乃神。諸侯皆秉鉞,圣方自知人。
兵氣纏吳會,天威仗老臣。詔書信勤懇,喜極欲沾巾。
痛哭祁連冢,春蕪漬淚痕。長城千里壞,荒郡幾家存。
有地徵輸急,無功將吏尊。樓船早下瀨,旦夕縛孫恩。
歷經百戰,那支孤軍依然存在,面臨危險時發揮出神奇的作用。各地諸侯都手握兵權,圣上果然知人善任。戰爭的氣息籠罩著吳會地區,朝廷的威嚴依靠著老臣。詔書言辭誠懇,我高興得快要落淚。曾像祭奠祁連冢那樣痛哭,春日的荒草都浸濕了淚痕。如同長城崩塌千里,荒郡里沒剩下幾戶人家。有土地的地方催征賦稅急迫,沒有功勞的將吏卻地位尊崇。希望戰船早日順流而下,很快就能擒獲像孫恩那樣的叛賊。
曾滌生:即曾國藩。
秉鉞:手持斧鉞,指掌握兵權。
吳會:秦漢會稽郡治在吳縣,郡縣連稱為吳會,后泛指江浙地區。
祁連冢:霍去病墓,這里可能借指曾國藩的去世。
徵輸:征收賦稅。
孫恩:東晉時期的起義軍首領,這里借指叛亂者。
曾國藩奉命督師江南,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各地叛亂紛起,朝廷需要有能力的將領來平定。此詩可能創作于曾國藩去世后,作者感慨其功績,同時對當時社會的現狀和未來的平叛局勢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曾國藩的贊揚與哀悼,反映社會現實。其突出特點是情感豐富,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能讓后人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們的情感。
去路鶱騰逼紫霄,何年鳧舄墮王喬。暗峰藏雨皆龍窟,靈草含霜半藥苗。已覺山衣云撲撲,還疑風鬢雪瀟瀟。捫蘿更上岧峣頂,下視滄溟百水潮。
塵境回頭隔圣凡,參差疊嶂巧如镵。歸云墮碧粘僧屐,落葉飄紅上客衫。果熟遙看猿渡澗,風號定想虎離巖。長天自有無窮景,未信西岡日半銜。
明府翻書興不窮
一編編貯碧廚中
未開屈戌牙簽見
雖隔交疏腹笥通
曬盡最宜高閣日
披來都是古人風
與誰汎鑒流觀意
繞屋扶疏樹一叢
玉瀾無復碧沙籠,寂寞吳江吊冷楓。老屋三間詩夢好,城南社又轉城東。
玉梅花底競飛觴,酒影燈痕引夢長。醉里不知芳序改,燭花紅瘦曉曦黃。
感舊傷春兩不勝,落花風雨幾陰晴。從今不按蘋洲譜,恐作山陽笛里聲。
冷鷗三兩送歌闌,燈火斜街喚夢難。猶有梅花伴吹笛,愿留殘雪護春寒。
世間宦游人,
譬如陳肴餼。
芻豢日厭嘗,
溪毛登俎貴。
朝朝伊蒲饌,
放箸或一喟。
軒冕詠皋壤,
山林志茅匯。
所以邴仲容,
千載希風采。
先生善晚研,
江湖歸彷佛。
何處解脫食,
不攬四食味。
一卷山水音,
無盡煙霞氣。
毒霧出深澗
終朝慘澹間
何人肯來此
坐石弄潺湲
朔風緊。催雪滿群山,六花成陣。水面凝煙,蘆稍戛玉,敗葉亂隨風隕。溪山妝粉。掩映出、短籬疏影。樹鴉驚起,彌漫村舍,板橋難認。
凍云飛不盡。望長空一色,水天深隱。喚渡紛紛,披蓑戴笠,銀海冷光生暈。去程遠近。好趁取、晚來風順。蘭橈桂槳,空明擊溯,畫圖詩境。
秀才任天下,仁者體萬物。物逸而我勞,分內不遑惜。
昔日侍講筵,天子重經術。今日守封疆,帝心特簡出。
江南風甚囂,江南民甚絀。維風道先倡,愛民蠹先黜。
吾性秉真剛,無欲誰能屈,但得百姓歡,安問權要怫。余也愧衰殘,十弊口難述。臨歧贈一言,懷抱慎憂郁。
玉斧曾將寶月脩,歸來何事漫多愁。丹經慚負張平叔,白發甘為馬少游。浩浩風波何日定,茫茫天地此身浮。好來醉我麻姑酒,鶴背吹簫穩似舟。
十載音書百度脩,飛鴻無便祗增愁。安西幕府誇新策,薊北琳宮憶舊游。白屋誰憐青草沒,青山不逐暮云浮。西風一棹俞溪道,來醉黃花倒玉舟。
節屆元宵氣象新,
笙歌競奏漢宮春。
滿城燈火暄和氣,
車馬往來人看人。
無策濟時艱,
悲秋晉水間。
風鳴城外杵,
木落雨中山。
鯉郭花如霰,
蚶江月似環。
異鄉饒景物,
聊足慰疏頑。
蕙怨蘭愁,玉臺羞對啼妝面。懶勻香臉。不放眉峰展。
幽恨誰知,錦字空傳遠。何時見。為郎腸斷。不似郎情淺。
會峰亭下路,斜帶法華池。
不待觀池水,塵迷已頓離。
道友山間四散居
忽然相會亦旬馀
直須把盞如村醉
醉后歌歡更自如
凄凄復凄凄,山路窮攀躋。
仆病臥草間,馬困聲酸嘶。
脫兔截道奔,窮狖上樹啼。
崩湍一何哀,下落萬仞溪。
昏黑投孤戍,洗我衣上泥。
下愚不可遷,大惑終身迷。
仕宦十五年,曾不飽糠粞。
客路少睡眠,月白聞號雞。
欲行且復止,虎來茆葉低。
未央瓦甒缺不全,隗囂宮碗霾寒煙。瓏陶器出天水,繡匣珠襦話惘然。
刻簫以玉亦以鐵,范土摶沙妙逾絕。一枝直干遏行云,十指春寒弄晴雪。
圖畫清明記上河,樊樓鐙火夜闌多。參差織手當窗奏,窈窕嬌喉背鏡歌。
牟駝岡下烽煙逼,從此簫身陷榛棘。一曲殘山剩水聲,千齡雨過天青色。
惜不招邀汪水云,金臺秋老話斜曛。長攜雪窖冰天坐,如響青嵩碧洛聞。
花瓷昔制陶人手,遺事宣和未曾有。青城應唱念家山,紫玉曾吹《折楊柳》。
野火寒郊萬劫灰,山河破碎剩簫材。官哥柴汝知何似,箏笛笙簧倍可哀。
紅愁碧恨春無主,月冷陶丘蝕風雨。不知埏埴紀何時,此亦中原乾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