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二首
親在平陽憶久歸,洪河雨漲出關遲。
獨過舊寺人稀識,一一杉松老別時。
龕中破衲自持行,樹下禪床坐一生。
來往白云知歲久,滿山猿鳥會經聲。
親在平陽憶久歸,洪河雨漲出關遲。
獨過舊寺人稀識,一一杉松老別時。
龕中破衲自持行,樹下禪床坐一生。
來往白云知歲久,滿山猿鳥會經聲。
僧人父母在平陽,他長久思念歸去,可黃河漲水,出關時間推遲。他獨自路過舊日寺廟,很少有人認識他,當年的杉松都比分別時老了許多。僧人拿著龕中的破衲衣前行,在樹下禪床度過一生。來往的白云知曉歲月長久,滿山的猿猴飛鳥都熟悉了誦經聲。
平陽:地名。
洪河:指黃河。
龕:供奉佛像或神位的小閣子。
破衲:破舊的僧衣。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與僧人交往過程中,有感于僧人的經歷和修行生活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佛教氛圍濃厚,人們對僧人生活多有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僧人生活,突出其修行的清苦與堅持。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大作,但為研究當時僧人生活和詩歌創作提供了一定素材。
聊寄一枝宿,起來何所思。西山對高閣,爽氣入支頤。累牘憐多事,三竿出每遲。夜來虛室夢,似與白云期。
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蓱z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
屈指行年垂半百,拘檢還如少小時??蓱z齪齪窶人子,爭似堂堂豪俠兒。
未辨陰陽慷慨鳴,廿年劫數感難平。詩家教授終無憾,棘道名山處一生。心遠旗高梁效閣,天教“人老建康城”。佳人亂世不為賊,文史清傳大寫程。
淵明抱節,不渝風雨。為米折腰,頗厭艱阻。歸臥柴桑,孤松獨撫。希蹤前賢,寤寐傾佇。
秋咽枯梧,被添殘冷,小窗誰試疏眉?有萬山霜落,一帶楓歸。庭下秋千蝶影,經幾許、雨拽云摧。渾不是、當年夢后,玉袂來時。癡癡。杏南芍北,三十里春江,綠舸紅卮。剩水消蒲荻,月淡煙霏?;厥钻幥缲ポd,留兩字、終日相思。相思到、青生頰苔,白上心絲。酒在秋先,人居秋后,共秋唯有霜眉。念春寒能暖,春去能歸。何事春言春約,經不起、一夕秋摧?誰立在、今朝別處,昨夜來時?癡癡,蕭郎玉管,吹徹了青羅,吹徹紅卮。問地涯天角,雨幕煙霏。那葉伊人蘭艇,飄泊在、何處相思?人易老、檀心萬年,不會成絲。
養病年來懶著書,逢人掉臂睨迂儒。愁邊好客從天下,譚處清風起座隅。愧我多言終不近,似君知已未應無。酸咸嗜好雖殊稟,政恐渠儂誚太愚。
識面二十年,登臨才半次。濡雨出層嵐,未曾留一字。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墨潘汗巉岏,數盡他家事。主人忽沉想,為君搆幽麗。兀然三四峰,反覆無可記。孱陵一萬家,家家立生翠。倍遠倍高寒,淡冶如秋睡。昔我登郡樓,微芒見蔥髻。越三峽而南,千里盡平地。見培塿則喜,何況發姿媚。見色不見山,此是山三昧。
云橫平野近人低,似縠如紗只隔溪。行到溪東元不見,回頭卻復在溪西。露草欣逢曉日新,各將珠琲斗呈珍。紅光影里如何揀,顆顆圜明顆顆勻。
山月娟娟滿戶庭,秋蟲唧唧四邊鳴。一杯強飲不成樂,坐聽山童打二更。
祖道大江西,春風黃鳥啼。石危山路轉,地險海城低。浦溆夕陽盡,人家煙霧迷。孤舟今夜泊,猶自未分攜。
離懷莫怪涕如河,柰此平生交友何。翠閣半山春共賞,板橋深巷晚相過。篇詩出口賡酬快,杯酒論心勸戒多。今日天涯分散盡,幾回中夜獨悲歌。
舟泊湘靈下,龍門拍浪催?;w平地雪,鼓擊九天雷。驚醒江湖夢,伸長襪線材。袞衣在何處,閶闔望中開。
緩城將母走者誰,吾宗貴人丞相兒。高門潭潭深如海,一朝赤腳踏路岐。吁嗟身世本何有,金帛滿家那得守。衣冠自古皆賊仇,玉石俱焚無好丑。嗚呼安得貧富受用勢略齊,無庸懸絕產禍機。
清渠曲曲護蒼苔,剝啄衡門手自開。主在未須題鳳去,客頻寧為好龍來。窗前竹色分茶盌,徑里橙香入酒杯。聞道西山月更好,可能乘興一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