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示諸牧令 其四
珍錯雖列俎,何如菽粟好。章服已榮身,何嫌錦繡少。
我自筮仕來,生計原草草。稼穡思艱難,豐歉縈昏曉。
小民日怨咨,敢以輕心掉。惟愿諸君子,夢與茅檐繞。
綺羅筵前燭,移照桑樞槁。向隅繁有徒,情狀俱了了。
斤斫與斧削,何忍復相擾。當年皆寒畯,今日幸溫飽。
共期飭簠簋,斯民大有造。
珍錯雖列俎,何如菽粟好。章服已榮身,何嫌錦繡少。
我自筮仕來,生計原草草。稼穡思艱難,豐歉縈昏曉。
小民日怨咨,敢以輕心掉。惟愿諸君子,夢與茅檐繞。
綺羅筵前燭,移照桑樞槁。向隅繁有徒,情狀俱了了。
斤斫與斧削,何忍復相擾。當年皆寒畯,今日幸溫飽。
共期飭簠簋,斯民大有造。
珍饈美饌雖擺滿了餐桌,哪比得上豆谷實用呢。官服已讓自身榮耀,何必嫌棄錦繡衣料少。我自從做官以來,生計原本就很簡單。時常想著耕種莊稼的艱難,豐收歉收之事從早到晚縈繞心頭。百姓整日抱怨嘆息,我怎敢掉以輕心。只希望各位君子,夢中也能牽掛著貧苦百姓。把綺羅筵前的燭光,移去照亮那貧寒人家。處于困境的人眾多,他們的情況我都清楚。怎忍心再去侵擾他們。當年大家都是貧寒之士,如今有幸能溫飽。共同期望整飭為官之道,這樣百姓就會大有受益。
珍錯:珍饈美饌。列俎:陳列在祭器里,這里指擺滿餐桌。
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糧食。
章服:古代表示官階身份的禮服。
筮仕:古人將出仕,先占吉兇,后稱初次做官為筮仕。
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
怨咨:抱怨嘆息。
茅檐:指貧苦人家。
桑樞槁:用桑木做門軸,用破甕做窗戶,指貧寒人家。
向隅:對著墻角,比喻處于困境。
寒畯: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
飭簠簋:整飭為官之道。簠簋,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器具,后借指官祿。
此詩可能是作者在擔任地方官職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官員生活奢靡、不顧百姓疾苦的現象。作者以自身為官的經歷和態度,對下屬官員進行勸誡,希望他們能關注民生,為官清廉。
這首詩主旨是勸誡官員關注百姓生活,整飭官風。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以對比和勸誡的方式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在當時對改善官場風氣、關注民生有一定積極意義。
江館迢遙處,知音信漸賒。
夜深鄉夢覺,窗下月明斜。
起雁看荒草,驚波尚白沙。
那堪動鄉思,故國在天涯。
鐘靜人猶寢,天高月自涼。
一星深戍火,殘月半橋霜。
客老愁塵下,蟬寒怨路傍。
青山依舊色,宛是馬卿鄉。
天兵十萬勇如貔,正是酬恩報國時。
汴水波瀾喧鼓角,
寄語長安舊冠蓋,粗官到底是男兒。
寶輪金地壓人寰,獨坐蒼冥啟玉關。
北嶺風煙開魏闕,
暫放塵心游物外,六街鐘鼓又催還。
蕭關新復舊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鮮。
戎虜乞降歸惠化,左衽盡知歌帝澤,從茲不更備三邊。
緱山明月夜,岑寂隔塵氛。
紫府參差曲,清宵次第聞。
韻流多入洞,聲度半和云。
拂竹鸞驚侶,經松鶴對群。
蟾光聽處合,仙路望中分。
坐惜千巖曙,遺香過汝墳。
吳興城闕水云中,
畫舫青簾處處通。
溪上玉樓樓上月,
清光合作水晶宮。
積雪沒蘭溪,鄰州望不迷。
波中分雁宿,樹杪接猿啼。
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攜。
故山新寺額,掩泣荷重題。
梧桐葉落滿庭陰,
鎖閉朱門試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
不將今日負初心。
未向燕臺逢厚禮,
幸因社會接余歡。
一魚吃了終無愧,
鶤化為鵬也不難。
南宗尚許通方便,何處心中更有經。
好去苾芻云水畔,何山松柏不青青。
九華如劍插云霓,
青靄連空望欲迷。
北截吳門疑地盡,
惆悵舊游無復到,
會須登此出塵泥。
愁。
迥野,深秋。
生枕上,起眉頭。
閨閣危坐,風塵遠游。
巴猿啼不住,谷水咽還流。
送客泊舟入浦,思鄉望月登樓。
煙波早晚長羈旅,弦管終年樂五侯。
圣祚無疆,慶傳樂章。
金枝繁茂,玉葉延長。
海瀆常晏,波濤不揚。
汪汪美化,垂范今王。
邊草旱不春,劍光增野塵。
戰場收驥尾,清瀚怯龍鱗。
帆色起歸越,松聲厭避秦。
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