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紀世祖皇帝遺事 其四
御筆鐘王嘆逼真,
不將戈法借儒臣。
親摹文敏書千幅,
小璽朱鈴掌內(nèi)人。
御筆鐘王嘆逼真,
不將戈法借儒臣。
親摹文敏書千幅,
小璽朱鈴掌內(nèi)人。
世祖皇帝的御筆臨摹鐘繇、王羲之的書法,讓人感嘆極其逼真,他不把書寫的筆法傳授給儒臣。皇帝親自臨摹文敏公的書法上千幅,用小璽蓋上朱紅印的是身邊掌管璽印的人。
御筆:皇帝親筆書寫。
鐘王:指三國魏鐘繇和東晉王羲之,二人皆為著名書法家。
戈法:書法中鉤挑的寫法,這里泛指書法筆法。
儒臣:指文臣。
文敏:一般指董其昌,謚號文敏,書法造詣高。
小璽:小型的印章。
掌內(nèi)人:指在皇帝身邊掌管璽印的人。
世祖皇帝指順治帝福臨,他喜愛漢文化,尤其對書法頗為熱衷。此詩創(chuàng)作于順治帝去世后,作者通過回憶順治帝在書法方面的事跡來表達對他的追思和紀念,當時清朝統(tǒng)治逐漸穩(wěn)固,文化交流融合不斷加強。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世祖皇帝在書法上的事跡,突出皇帝對書法的喜愛和自身較高的書法水平。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朝初期統(tǒng)治者對漢文化的吸收和推崇,在文學史上為研究順治帝及當時宮廷文化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相從文字盟,不與如此酒。他日有移文,毋令猿鶴受。
雞待五更能一叫,鶴知夜半不須眠。沈吟送盡西窗月,回首東方白竟天。
花禁春游玉輦遲,君恩同載妾深辭。娉婷團扇秋風底,猶似增成寵幸時。
青山不盡一重重。重重如畫中。石根流水玉玲瓏。高低處處通。山向北,路回東。馬前三兩峰。峰頭更覺翠煙濃。煙中無數(shù)松。
云開萬里乾坤闊,玉漏聲沈夜未央。一片靈明輕發(fā)現(xiàn),滿天滿地撒寒光。
春日流□熙,朱光射屋角。晶熒動幾案,焜耀穿簾幕。淑氣襲人溫,輕寒側衣薄。晴窗坐對久,盎背真意樂。
浮云樓觀接蓬萊,五岳三山大內(nèi)開。昨夜春風城外過,千花齊發(fā)鳳凰臺。
釣得鳊魚不賣錢,瓷甌引滿看青天。芳樹下,夕陽邊,睡覺蘆花雪滿船。
君家寓城市,乃有山林觀。高高復下下,卜筑殊未闌。昨夜三尺雪,閉門學袁安。且欣麥隴足,未怕紅梅殘。誰憐屬國蘇,取氈臥自餐。欲尋鳥道往,反畏屐齒難。凜凜溪邊竹,倚空爭歲寒。儼如十九夫,玉山方總干。悲風動騷屑,伴我長鋏彈。布衾冷如水,敢效無魚嘆。
澹月照中庭,海棠花自落。獨立俯閑階,風動鞦韆索。
阿諛順旨為深戒,遠比夷齊氣更豪。半夜光芒侵帝座,有誰曾似客星高。
瓊臺瑤圃西,弱水扶桑東。飆輪歘上征,八龍儼來從。整佩訪金母,弭節(jié)朝玉童。津津九霞觴,粲粲方諸宮。授以至道言,所濟良無窮。卻馭俯倒景,八表空冥濛。
歌舌鶯嬌,舞腰蜂細。華堂是處皆頤指。四弦獨擅席中春,移船出塞聲能繼。慢捻幽情,輕攏柔思。其中有口傳心事。主人燈火下樓時,偏渠領略深深意。
山木半葉落,西風方滿林。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森。
仰止乾隆感慨多,應天法祖道如何?家雞莫泥山陰體,筆陳中興有觀鵝。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