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無異先生顧廬
學易中年自結廬,衡門忽系遠游車。
雙飛遂合延津劍,萬卷同歸遁世書。
逝水難留清漢老,名山忍對白蓮蔬。
還因適館移新額,淚灑西州寓目初。
學易中年自結廬,衡門忽系遠游車。
雙飛遂合延津劍,萬卷同歸遁世書。
逝水難留清漢老,名山忍對白蓮蔬。
還因適館移新額,淚灑西州寓目初。
先生中年研習《易經》后自己蓋了房舍,簡陋的柴門前忽然停下了遠游歸來的車。兩人相聚如同延津劍合璧,萬卷書籍都歸于隱居避世之書。逝去的時光難留,先生如清漢般老去,面對名山怎忍心只吃白蓮做的素食。還因為到館舍更換新匾額,初次看到這場景淚水灑落在西州。
學易:研習《易經》。
結廬:建造房舍。
衡門:指簡陋的房屋。
延津劍:傳說晉時龍泉、太阿兩劍于延津會合化龍,后常比喻杰出人物或珍貴事物會合。
遁世書:指隱居者讀的書。
清漢:指銀河,這里比喻人如清漢般高潔且老去。
白蓮蔬:以白蓮為食材的素食。
適館:到館舍。
西州:在詩詞中常表感慨悲傷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去拜訪無異先生的居所,看到先生中年隱居研習學問的情景,有感于時光、友情等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動蕩或不如意,使得一些文人選擇隱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無異先生隱居生活的感慨和對友情、時光的復雜情感。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意象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天外人懷舊偃松,堂無客到苦塵封。村齋初下清涼榻,野徑曾留灑落蹤。夜半引杯三尺劍,花間得句一聲鐘。行程險為耽詩誤,此去云山又幾重。
一年歌舞。還是花黃尊綠處。雨橫風多。比似年時恨若何。簾深酒暖。細雨斜風渾不管。只有黃花。欲近佳人鬢畔鴉。
頻年烏帽抗黃塵,風雨蘭泉抱采薪。手版居然拋俗吏,頭銜端合署詩人。藥爐經卷清涼散,匣劍囊琴自在身。枯菀靜觀名利客,何如舍筏度迷津。
磴曲盤難盡,邊詐州著阿迷。一丸天罅小,連笮瀑痕低。客榻依琴室,齋鐘徹鶴棲。松滋舊圖畫,感觸故山蹊。
落日層樓上,當歌忽自悲。空令翻白雪,此曲少人知。海上望仙山,鏘然響佩環。如何一水近,不遣離人間。
海上棲遲及早秋,登臺騁望思悠悠。常虞雷雨從空下,始信乾坤鎮日浮。湠漫由來圍赤嵌,蒼茫何處問舟邱。乘槎便欲從茲去,憑占星文入斗牛。
彩月侵廊,泛涼花樹如輕綺。去來風意。天淡明河地。銀燭深深,不照憑闌事。空憔悴。夢痕如水。重疊吳山翠。
虛堂雨過生涼飔,勸君一醉君勿辭。去年不知今歲事,明年萬事今得知。舊時扶床同戲兒,還鄉問訊令人悲。冢丘累累在者誰,紙錢雨濕抱樹枝。君去六十有幾時,更望七十何其癡。求師學道亦已遲,謝客努力從鴟夷。
日月無光殺氣浮,揭天鼉鼓戰貔貅。捷呼獲下真番將,那個兒郎不舉頭。
柳映金鋪麗,菰黏玉俎香。六宮隨鳳輦,來獻九霞觴。
月轉禪扉老樹斜,石幢檐卜影交加。一龕西竺高賢像,數筆南唐院本花。凄切誰有鳴夜笛,蒼茫只履隔天涯。懸知白發逃禪客,醉倒城東賣酒家。
神凝光自生,洞房玄照映。青絲散垂腰,目采流玉鏡。共談上清事,精微寄馀詠。樂酣會既分,雙駕還霄嶺。
最高樓閣倚雕闌,一種光華射月寒。心有幽期要佛證,身從明處任郎看。芙蓉墮髻連云重,蕉葛裁衫映雪單。恰是不曾當面錯,料應歡意似儂歡。
見便道下見,碧眼明寸電。瞥爾落思惟,何啻千山遠。壁亦何須面,禪床今拽轉。翻笑鈍胡僧,更不作一喘。個事本來如,風光滿帝都。酒樓春洞曉,盡現大毗盧。處處是方便,此理幾人薦。不識雪峰球,錯認鹽官扇。
檢將書劍一囊收,橐筆浮家海上樓。宿命論難推物理,天機事豈在人謀。已涼花氣應知趣,未雨云容若隱憂。處世盡馀心地闊,高臺縱目瞰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