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六日安國鎮道中
積雪半遮山,殘冰猶在地。
旭日射車窗,盎然有暖意。
柳芽苞欲放,草色淡如睡。
青蔥未可言,各各含生氣。
因思前夜冷,縮腳不成寐。
相去未經句,寒暄何太異。
物極勢必反,陽開本陰閟。
至此見天心,因之悟人事。
今茲看長養,暢暢群生遂。
寄語苦寒人,慎勿怨憔悴。
積雪半遮山,殘冰猶在地。
旭日射車窗,盎然有暖意。
柳芽苞欲放,草色淡如睡。
青蔥未可言,各各含生氣。
因思前夜冷,縮腳不成寐。
相去未經句,寒暄何太異。
物極勢必反,陽開本陰閟。
至此見天心,因之悟人事。
今茲看長養,暢暢群生遂。
寄語苦寒人,慎勿怨憔悴。
積雪遮住了半個山巒,殘冰還留在地面。旭日的光輝射進車窗,讓人感到暖意盎然。柳芽的花苞即將綻放,草色淺淡好似在沉睡。還不能說它們青蔥翠綠,但各自都蘊含著生機。于是想起前一夜的寒冷,縮著腳難以入眠。距離那時還不到十天,冷暖的變化為何如此大。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向相反方向轉變,陽氣開啟時陰氣就會隱藏。由此可見上天的心意,也因此領悟了人事的道理。如今看著萬物生長,眾生都能順遂暢快。我想告訴那些處于困境的人,千萬不要抱怨自己的憔悴。
盎然:形容氣氛、趣味等洋溢的樣子。
經句:一旬,十天。
寒暄:冷暖。
陽開:陽氣開啟。
陰閟(bì):陰氣隱藏。
天心:上天的心意。
長養:生長養育。
暢暢:舒暢、順遂的樣子。
遂:順遂。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推測,應創作于冬末春初,詩人在安國鎮道中,目睹自然景象的變化,從而引發了對自然和人事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自然景象的變化揭示事物發展的哲理,勸慰處于困境之人。其特點是將寫景與哲理相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
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
朝陽半蕩漾,晃朗天水紅。
溪壑爭噴薄,江湖遞交通。
而多漁商客,不悟歲月窮。
振緡迎早潮,弭棹候長風。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東。
茫茫天際帆,棲泊何時同。
將尋會稽跡,從此訪任公。
煙深載酒入,但覺暮川虛。
映水見山火,鳴榔聞夜漁。
愛茲山水趣,忽與人世疏。
無暇然官燭,中流有望舒。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楊柳東風樹,
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
應為別離多。
浪跡棄人世,還山自幽獨。
始傍巢由蹤,吾其獲心曲。
荒庭何所有,老樹半空腹。
秋蜩鳴北林,暮鳥穿我屋。
棲遲樂遵渚,恬曠寡所欲。
開卦推盈虛,散帙攻節目。
養閑度人事,達命知止足。
不學東周儒,俟時勞伐輻。
云觀此山北,與君攜手稀。
林端涉橫水,洞口入斜暉。
頗覺鸞鶴邇,忽為煙霧飛。
故人清和客,默會琴心微。
丹術幸可授,青龍當未歸。
悠悠平生意,此日復相違。
長堤春水綠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
桃溪淺處不勝舟。
太學時觀禮,東方曉色分。
威儀何棣棣,環佩又紛紛。
古樂從空盡,清歌幾處聞。
六和成遠吹,九奏動行云。
圣上尊儒學,春秋奠茂勛。
幸因陪齒列,聊以頌斯文。
涼風已裊裊,露重木蘭枝。
獨上高樓望,行人遠不知。
輕寒入洞戶,明月滿秋池。
燕去鴻方至,年年是別離。
自為洛陽客,夫子吾知音。
愛義能下士,時人無此心。
奈何離居夜,巢鳥飛空林。
愁坐至月上,復聞南鄰砧。
龐公嘉遁所,浪跡難追攀。
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閑。
雙巖開鹿門,百谷集珠灣。
噴薄湍上水,舂容漂里山。
焦原不足險,梁壑未成艱。
我行自春仲,夏鳥忽綿蠻。
蕙草色已晚,客心殊倦還。
遠游非避地,訪道愛童顏。
安能徇機巧,爭奪錐刀間。
舊居在南山,夙駕自城闕。
榛莽相蔽虧,去爾漸超忽。
散漫余雪晴,蒼茫季冬月。
寒風吹長林,白日原上沒。
懷抱曠莫伸,相知阻胡越。
弱年好棲隱,煉藥在巖窟。
及此離垢氛,興來亦因物。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肅徒辭汝潁,懷古獨凄然。
尚想文王化,猶思巢父賢。
時移多讒巧,大道竟誰傳。
況是疾風起,悠悠旌旆懸。
征鳥無返翼,歸流不停川。
已經霜雪下,乃驗松柏堅。
回首望城邑,迢迢間云煙。
志士不傷物,小人皆自妍。
感時惟責己,在道非怨天。
從此適樂土,東歸知幾年。
蟬鳴一何急,日暮秋風樹。
即此不勝愁,隴陰人更去。
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
道門隱形勝,向背臨法橋。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遙。
珊珊寶幡掛,焰焰明燈燒。
遲日半空谷,春風連上潮。
少憑水木興,暫忝身心調。
愿謝攜手客,茲山禪侶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