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古唐翁論學詩
春陵一竅在圖先,挈領提綱曠世賢。悟后洛陽歸自別,熟時關內夜應眠。
憐蛇憐蚿情俱失,逃俗逃禪見各邊。動靜無端惟此理,是誰參透大因緣。
未發之中不是先,一齊穿紐幾前賢。回三未解揮戈舞,吹萬何妨隱幾眠。
朱陸異同俱有說,周程風月迥無邊。明珠欲得惟滄海,卻恐求魚向木緣。
春陵一竅在圖先,挈領提綱曠世賢。悟后洛陽歸自別,熟時關內夜應眠。
憐蛇憐蚿情俱失,逃俗逃禪見各邊。動靜無端惟此理,是誰參透大因緣。
未發之中不是先,一齊穿紐幾前賢。回三未解揮戈舞,吹萬何妨隱幾眠。
朱陸異同俱有說,周程風月迥無邊。明珠欲得惟滄海,卻恐求魚向木緣。
春陵學派的關鍵精髓在河圖之先就已存在,能提綱挈領者是曠世賢才。領悟后從洛陽歸來便有了別樣見解,融會貫通時在關內夜晚也能安然入眠。憐惜蛇和蚿的情感都不可取,逃避世俗和遁入禪門的見解都有偏差。動靜本就沒有固定開端,只有這道理,是誰參透了這重大因緣。未發的中和之境并非在時間上在先,把諸多道理一齊貫穿起來才是前賢所為。顏回三次未能理解孔子的深意而舞動兵器,任自然變化又何妨靠著幾案入眠。朱熹和陸九淵的異同都有各自說法,周敦頤和程顥的風月境界廣闊無邊。想要得到明珠只能去滄海,卻怕有人緣木求魚般白費力氣。
春陵:指春陵學派。圖:河圖,古代儒家關于《周易》卦形來源的傳說。
挈領提綱:抓住要領、關鍵。
憐蛇憐蚿:蛇無足而行,蚿多足而行,這里比喻不同的行為方式。
逃俗逃禪:逃避世俗和遁入禪門。
未發之中:出自《中庸》,指人的喜怒哀樂未發作時的中和狀態。
回三:顏回,孔子弟子。這里可能指顏回多次未能理解孔子某些深意。
朱陸:朱熹和陸九淵,二人是宋代不同學術流派代表。
周程:周敦頤和程顥、程頤,宋代理學重要人物。
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此詩創作于古代學術思想交流活躍的時期,當時不同學術流派相互爭鳴,詩人與劉古唐翁探討學術問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學術研究的看法和思考。
這首詩圍繞學術探討展開,主旨是強調正確的學術方法和對學術真理的追求。它綜合了不同學術流派的觀點進行分析,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學術詩歌的特色,反映了學者們對學術問題的深入思考。
朱生詠史詩,意若有所諷。子意吾深了,不憚獨為眾。舜文東西夷,中國行一統。興亡何足道,委質意自重。賊民亂無極,相斫絕可痛。徒為梟雄資,圖霸力徐縱。惜哉無斧柯,雖老猶堪用。君豈真楚狂,長歌亦嘆鳳。
扁舟下滄溟,日暮浮云散。青山袞袞隨,十里行不斷。古廛集人煙,艤纜臨絕岸。誰知兄弟情,邂逅忽相見。篙師輕波瀾,呼嘯驚夜半。貪程慮涉險,欲往還自算。推篷視天宇,白露下凌亂。眾星亦已沒,落月破微暗。念此局促身,倏然重三嘆。
一念惟馀睡作魔,鷗閒不與世同波。邇來定力空諸妄,如以摩尼照濁河。
日烘煙柳軟于絲,桃李成塵綠滿枝。芳草有情隨處好,落花無賴信風吹。關心傷感知何處,過眼芳菲能幾時。一病春來妨痛飲,遣愁惟有強裁詩。
莊后莊前千萬枝,元方題扁季方詩。何當把酒對花樹,坐到參橫月落時。
隴山鸚鵡白霓衣,欲語誰聽只自知。漫漫東風吹不起,海棠花上立多時。
閑忙兩字無多子。嘆舉世、皆由此。逐利爭名忙者事。廛中得喪,仕中寵辱,無限非和是。誰人解識閑中味。雪月煙云自能致。世態只如風過耳。三杯兩盞,眼朦朧地,長向花前醉。
筑室湖灣種花柳,掃云巖阿坐薜蘿。曉雨紅披黃鳥路,春風綠漾白鷗波。招隱誰看《大山賦》,扣舷自作《小海歌》。莫收俗物掛眼底,由來勝事吳中多。
年年村鼓響鼕鼕,知是田家樂社公。不道今年逢社日,但聞人哭水聲中。
自昔有微泉,來從遠嶺背。穿城過聚落,流惡壯蓬艾。去為柯氏陂,十畝魚蝦會。歲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塊。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尋故瀆,知我理荒薈。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
香積千人供,黃梅五葉花。檀那無住相,功德等恒沙。塔影云連水,僧音梵與華。宗雷開社后,知爾退堂賒。
白馬躍金環,揚鞭大道間。五陵春草色,日暮臂鷹還。
乙未秋入都,常熟招一飯。坐間惟恒齋,從此不再見。金陵謁南皮,拒客若有慍。武昌復持節,樞府頗受怨。戊戌翁亦去,庚子成內亂。山中和三詩,自喜得閒散。國命難久延,大力負夜半。二三貴人者,憒憒孰可諫?此卷誠尤物,展覽歷憂患。勝情吾何有,話舊且自遣。
流光向老惜芳菲,搔首悲歌心事違。綠野染成延晝永,辭紅吹盡放春歸。荊榛廢苑人閒牧,風雨空城烏夜飛。斷送一番桃李盡,可憐桑柘有光輝。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