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報恩寺塔
杖策尋初地,來攀第一層。
帆檣三楚色,煙寺六朝僧。
塔涌江光動,臺連雨氣蒸。
紛紛閱年代,唯有佛前鐙。
杖策尋初地,來攀第一層。
帆檣三楚色,煙寺六朝僧。
塔涌江光動,臺連雨氣蒸。
紛紛閱年代,唯有佛前鐙。
我拄著拐杖探尋這清凈之地,前來攀登報恩寺塔的第一層。江面上的帆檣映照著三楚之地的景色,煙霧繚繞的寺院里仿佛有六朝的僧人。寶塔好似從江中涌出,江光隨之晃動,高臺連著雨中的濕氣蒸騰。歲月紛紛流逝,只有佛前的燈依舊長明。
杖策:拄著拐杖。
初地:佛教指修行的開始階段,這里借指清凈之地。
三楚:戰國楚地疆域廣闊,秦漢時分為西楚、東楚、南楚,合稱三楚。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
鐙:同“燈”。
報恩寺塔在南京,歷史悠久。詩人登上此塔,面對眼前的江景、古寺,聯想到此地歷經的六朝興衰,感慨歲月變遷,從而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雖難以確定,但應是詩人在游覽南京報恩寺塔時有感而發。
這首詩以登塔為線索,描繪了登塔所見的壯麗景色,借景抒發了對歷史興衰的感慨。詩中景與情交融,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孤懸海岳枕神洲,得供盧敖拄杖游。
天外數峰開漢畤,星邊九點辨齊州。
清宵鸛摶浮云落,古洞龍吟斷壑流。
人在碧城看夜色,芙蓉何處接層樓。
斜日層巒向晚晴,涼云低覆一村明。
飛飛典葉暮蟬出,采采白蘋秋水生。
闊野泬寥成遠思,薄寒蕭颯析余醒。
歸途拌落昏鴉后,弱馬輕鞭取次行。
方言曾亦說臺員,古塔嵯峨拂五云。
斑竹至今悲烈婦,甘棠自昔愛參軍。
野牛馴后犁春雨,蔣鵲飛來噪夕曛。
閒卻朱提無用處,洋錢買得達戈紋。
者風僧,甚舉止。木鐸一搖,聲在人耳。
邈吾真處點著便行,咬生菜時觸著便諱。
明頭暗頭拶著便轉,今日昨日扶著便醉。
或于道吾手里倒送鎗頭,或于臨濟面前滿傾惡水。
如斯伎倆,果能成褫人,建立黃檗宗旨者耶。
況其掣狂掣顛,有頭無尾,是皆不逃大仰之讖盤山之記。
末后若不向東門南門西門北門覓個走路,定不免新婦子老婆禪小廝兒撫掌笑你。
邈得先師真,鼻孔不相似。大悲院里歸,驢鳴較些子。
沉香亭北夢魂賒,
驚見祥云七寶車。
窮孟嘗君空好客,
病維摩老不禁花。
低心我自不趨時,莫怪扶搖未可期。
市上沐猴多假面,世間相馬少真知。
漢儀綿蕝空談禮,蠻語娵隅強入詩。
聽取越鄉莊舄嘆,秋霜欲染老夫髭。
蜀國夫人,孫郎小妹,腰間龍雀刀環。嘆東南人物,弱女登壇。錦帆搖曳江如練,望瞿塘、道路漫漫。永安龍去,蠶叢夢杳,紅粉凋殘。
靈澤遺廟江干。有云車風馬,霧鬢煙鬟。悵西風白帝,鸞馭難還。千尋鐵鎖銷沉后,家何在、兩地悲酸。千帆落照,漁歌唱晚,露白楓丹。
重重樓閣。把春愁惹下,怎生安著。要曉得、沒甚心情,看紫燕黃鸝,碧桃紅藥。
記得當年,對明月、共調弦索。又尋芳斗草,金鳳玉魚,盡總輸卻。
追思那禁淚落。總春光依舊,離愁難托。豈是忘了叮嚀,任海角天涯,到處飄泊。
酒注金卮,對此景、難成孤酌。況楊花、飛去飛來,穿簾透幕。
羈獸走索群,離禽戀儔匹。以茲蓬藋心,欽子蕙蘭質。雄談驅今占,高誼薄云日。何以表余衷,以膠投于漆。
世途多陷缺,傾覆有千端。悠悠復悠悠,貧交古所難。蒼蠅施點綴,白壁滋其盤。素心茍不渝,相視但忘言。
西方有一鳥,五色美而都。非鴻亦非鵠,曰鳳乃其雛。群鶚甘腐鼠,嚇嚇競噪呼。相將厲六翮,一舉凌天衢。
屏居謝塵營,委志事文藝。一語破鴻濛,便欲當吾世。名山無改移,金石有刓敝。落落千秋情,伊誰得深諦。
鷙百不如鶚,于人亦復然。一人是知己,胡用客三千。悠悠行路間,涼炎迭為權。去去勿復道,索居且自全。
豈無綠綺琴,塵埃不復理。拂拭向君彈,泠然中宮徵。古有鐘子期,斯人今已矣。抱琴試問君,高山定流水。
峨峨百尺臺,高高與云齊。中有千仞松,颯颯凌丹梯。清夜不能寐,攬衣步空階。徘徊復徘徊,皓月照蒼崖。
方舟溯淺流,息棹臨河岸。深雨灑輕飔,滴滴珠光亂。薄言采菲芷,聊以恣燕婉。盈盈衣帶水,一望肝腸斷。
翩翩誰家子,玉勒青驄馬。經過大道旁,鮮服都而冶。杯酒矜豪雄,顏色輕相假。而我獨閒居,閉戶寒窗下。
少年學書劍,老大無成名。黃金結客盡,白眼遞相輕。薄有盈尊酒,與子話寒盟。一斟復一酌,悠悠見平生。
天命狂胡然未然,腥風吹滿漢山川。
兩厓身任綱常去,萬死精懸日月邊。
荒冢謾歌華表鶴,游人長恨洛陽鵑。
只今應與西湖鄂,來往旌旗度紫煙。
雕鶚飛揚大將旗,
提兵兩度上崦嵫。
回軍卻過龜茲壘,
一笑當年李靖碑。
一句吟成路百回,
濃青老赤畫屏開。
忽然行盡松濤澗,
又到前山對面來。
樓臺兩岸枕長流,落日行人競艤舟。
清夜湖光平似鏡,冰輪冷浸玉壺秋。
長風吹雨濕青苔,黯淡濃云晚乍開。
遂有秋心生楚佩,但看夕照下燕臺。
蒼茫天地留詩卷,任誕生涯托酒杯。
剩欲神仙從負局,一錢磨鏡去還來。
彩選骰兒隔袖拈。整釵微見玉纖纖。夜寒窗外更垂簾。
好事燈花雙作蕊,照人月影入斜檐。新愁日日座中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