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雜詩
昔聞徙陽地,亦是西南夷。蒟醬相如說,碉樓呂越知。未應夸廣澤,且可界渝糜。牛馬何曾富,徒勞八尉師。
萬頃鴉龍水,來從青海灣。漉金沙共寶,裁硯石同頑。比戶甘黃菽,當關列赤菅。頭蘭千里外,一一擁螺鬟。
登登敲炭灰,嵐氣逐人來。終古三更雨,何曾一夕雷。碉門紅石崛,野店白麻開。忽地唄啰出,居人身毒回。
昔聞徙陽地,亦是西南夷。蒟醬相如說,碉樓呂越知。未應夸廣澤,且可界渝糜。牛馬何曾富,徒勞八尉師。
萬頃鴉龍水,來從青海灣。漉金沙共寶,裁硯石同頑。比戶甘黃菽,當關列赤菅。頭蘭千里外,一一擁螺鬟。
登登敲炭灰,嵐氣逐人來。終古三更雨,何曾一夕雷。碉門紅石崛,野店白麻開。忽地唄啰出,居人身毒回。
從前聽說徙陽這個地方,也是西南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司馬相如曾提及蒟醬,呂越知曉這里的碉樓。不應夸贊這里有廣闊的湖澤,權且可作為渝糜的邊界。這里養牛馬也難以致富,白白勞煩了八位都尉的軍隊。萬頃的鴉龍江水,從青海灣流來。人們在這里漉取金沙視為珍寶,開采的硯石也如同頑石。家家戶戶愛吃黃菽,關卡前排列著赤菅。頭蘭遠在千里之外,一處處山巒如螺鬟般秀麗。登山時敲著炭灰,山間霧氣追著人而來。這里自古三更就下雨,卻不曾有一夜響過雷。碉門處紅石突兀,野店里白麻花開。忽然傳來唄啰聲,原來是有人從身毒回來。
徙陽:古地名。
西南夷:漢代對分布于今云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廣大地區少數民族的總稱。
蒟醬:一種果實,司馬相如曾在文章中提及。
呂越:可能是知曉當地情況的人。
渝糜:古縣名。
八尉師:指軍隊。
鴉龍水:河流名。
漉金:過濾提取金子。
黃菽:黃豆。
赤菅:一種草。
頭蘭:古地名。
螺鬟:形容山巒的形狀。
嵐氣:山間霧氣。
碉門:地名。
唄啰:可能是當地宗教儀式的聲音。
身毒:古代對印度的稱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可能是在游歷西南地區時所作。當時西南地區相對中原較為偏遠,文化、經濟差異較大,詩人通過詩歌記錄下當地的所見所聞。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西南地區的地理、物產、人文等方面的特色。其突出特點是對偏遠地區的細致描寫,展現了獨特的地域風情。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當時西南地區的情況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資料。
林廬深插紫孱顏,一點漁舟帶暝還。但得身閒無俯仰,人間處處五云山。
燕子來春雁來秋,曾見錢王衣錦游。英雄漫說八百里,只管東西十四州。
但愿嶠山七寸蠶,玄鱗彩繭雪中看。終教寒素皆衣被,織得如云錦萬端。
崇崇壇階,靈既降止。有嚴執奠,承祀茲始。明靈在天,式顧庶察。澤潤以時,永拂荒札。
燕語鶯啼次第新,柳綿花錦曲江濱。且將邂逅天涯客,共看芳妍海角春。須愛日添隨日線,莫教花笑對花人。一杯隨分休辭訴,況有清歌激絳唇。
萬里襜帷涉瘴氛,炎州風物向來聞。羅池翠羽多充賦,林邑鮫珠競購文。豆蔻飛花園似雪,桄榔垂葉路如云。伏波祠廟經行處,一奠椒漿桂水濱。
特起來湖海,詳延入雋科。三登褒然首,再續喜哉歌。巖廟勛勞積,藩宣惠愛多。超遙脫屣去,誰嘆逝川波。
抱病一秋情索寞,筆硯詩篇久零落。顧子愛我情不薄,為出此卷書舊作。倒篋出笥費搜檢,漫錄數篇謝勤確。下筆欹傾覺生澀,掩卷沉吟硯頻涸。迂疏半是野人語,放浪潦倒疇予若。顧子茲事愛成癖,辭翰每問名人索。東江三汀并絕妙,兩雄相當靡勍弱。顧我曹滕廁齊魯,君也誤愛予慚怍。美玉明珠問頑璞,慎勿并視彰穢惡。
行歌共訪采芝翁,絕壑層云一蕩胸。誰念愁吟溪上客,落花微雨獨支筇。
璚散殘枝。點窗款款,度竹遲遲。欲訴芳情,曲中曾聽,畫里重披。春移別樹相期。漸老去、何須苦悲。人日酣春,臉霞清曉,復記當時。
蕩蕩春風野老家,欲尋蹤跡隔煙霞。洞中攜出小桃核,種作碧云千樹花。
弱齡百不堪,寄傲及壯節。從人笑數奇,丘壑藏我拙。客夢漳水頭,鄰雞鳴枯楬。荷鋤挾新詩,懷哉清夜月。野桃欲著花,幾見堪黍雪。當還灌我園,終歲飽葵蕨。
十年挽粟滿江頭,天下軍需轉薊州。白骨如山諸將貴,黃金滿地五丁愁。平生出處輕劉表,一代功名失馬周。日落風生千萬里,為驚形勢罷登樓。
才到中年,節物渾閑,賞心頓輕。據隨分東風,瓶簪柳雪,應時燈夜,棚綴蓮星。自一家春,也三杯酒,巧繭堆香笑語聲。又何須,聽那西樓弦管,南陌簫笙。平生。黃卷青燈。肯珠翠奢華八尺檠。欲趁隊閑嬉,雕鞍寶馬,回頭猛憶,破案囊螢。鄰曲漁歌,庭除鶴舞,塵外冰輪徹骨清。人閑處,這炯然方寸,一點長明。
江海歸來見似人,離披猶自少風塵。何如淡月山莊夜,百幅清溪亂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