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林何先生聞報之作 其四
來章知慶舊,視履見祥新。
錫馬期康國,包魚肯遠民。
敦臨孚惠德,顯比樂同仁。
獨恨逵鴻者,金蘭失所親。
來章知慶舊,視履見祥新。
錫馬期康國,包魚肯遠民。
敦臨孚惠德,顯比樂同仁。
獨恨逵鴻者,金蘭失所親。
讀您寄來的詩文知道是為舊日之事慶賀,審視行事可見新的祥瑞之象。朝廷賞賜車馬期望國家安康,包容人才怎會疏遠民眾。以敦厚之心君臨天下,秉持誠信施予惠德,光明正大地親附他人,與志同道合者同樂。只遺憾那些如高飛鴻鵠般的人,失去了親密的摯友。
來章:指對方寄來的詩文。
視履:審視行為。
錫馬:錫通“賜”,賞賜車馬。
包魚:比喻包容人才。
敦臨:以敦厚之心君臨天下。
孚:誠信。
顯比:光明正大地親附。
逵鴻:高飛的鴻鵠,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金蘭:指友情契合,親如兄弟。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是作者和何先生的唱和之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發展階段,作者對國家前景抱有期望。同時,可能經歷了友人的離別,心中有所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國家安康的祝愿和對友情的珍視。其特點是將家國情懷與個人情感相結合,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創作風格。
多病疲干謁,秋風下小舠。郊扉云間竹,江郭月生潮。過雨桐陰靜,聽詩燭燼銷。愛君兄弟好,華發共蕭蕭。
潘公墻角樹連庭,曾是笙簧晝夜聽。門巷祇今埋糞壤,輪蹄自昔走雷霆。長因午睡思茶灶,卻為朝吟款竹扃。若續濟南名士錄,莫令憔悴鵲湖亭。
身外事,數去自空空。馬耳射東風。三年能飲千馀盞,一生能見幾回鴻?笑浮云,辭未久,又盤松。要莫是、短筇長伴葛,更選個、大囊能背月。還最好、耳成聾。對人如看春中草,觀懷大是日邊虹。喚輕舟,五湖水,已濛濛。
山到鐵橋西,青天一角低。送君高處望,天與帽檐齊。
爾昔紅顏客薊門,獻書不報哀王孫。一朝致身青云里,座上還開北海樽。余亦題詩郭隗臺,燕山秋色對銜杯。論交共惜黃金盡,此處空悲駿馬來。可憐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頌以還十九首。才子新傳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賢。那堪西署為郎者,多病離居臥日邊。
此物真堪狎。既使人、忘情忘世,中懷都愜;又使中懷磅礴起,鐵鎖鋼枷難押。只要肯、杯酬口答。醉死便埋無不可,但醉中顛倒無章法,屢忘喚、隨身鍤。少年與汝盟相歃。近中年、心將木朽,衣將僧衲。少日得君如起死,今日視君閒雜。請從此、毋來吾榼。烹狗藏弓吾自愧,任老兄怒起批吾頰。送君別,鞋已趿。
金銜初脫齒新齊,蹄玉無聲赤汗微。昨日杏園春宴罷,滿身紅雨帶花歸。簇仗回來玉勒閒,黃門牽向落花間。君王不愛長楊獵,嘶入春風十二閑。霜蹄踏月早朝回,尾弄紅絲拂紫苔。日暖龍池初洗罷,尚方聞進御鞍來。太仆新調試錦韉,九重日色照連錢。春來興慶池邊路,偏稱宮中軟玉鞭。
櫻桃湖里月如霜,偏照征人寸斷腸。醉里不知家尚遠,夢回忽覺路初長。
小榻當窗翠若開,興酣何須玉山頹。糟丘近接華胥界,只許閒人騎蝶來。
破空一鑒凈初揩,冉冉春痕上柳釵。叢薈風生疑過虎,荒原霜早似鋪秸。亂離歲月占雙鬢,烽火饔飧惜寸階。剩喜中年兄弟好,步趨猶得暢天懷。
兩兒別來久,累夜夢何頻。得非我念兒,無乃兒憶親。夢中宛如昔,田廬荒且貧。猶能具雞黍,為父招比鄰。覺來尚征途,渺然萬里身。歸期固難必,歸夢諒非真。愿言各努力,進善光前人。忠君我自勉,孝悌兒當勤。
能事空傳王右丞,句如徐庾轉難名。明眸正似溪光樣,自古無人畫得成。
尚食頻供素膳回,金壺仙醞不曾開。君王嗜道渾忘味,佳果何勞遠貢來。
天郊分職限西東,天路平瞻月在空。爟火舉時紛列宿,燎煙回處肅泠風。百神禮秩山川外,萬國春生俎豆中。遙聽廣庭金石奏,似將無悔謝玄功。
十畝春畦兩眼泉,置來應得弄潺湲。三年謫宦供廚菜,數月朝行賃宅錢。空愧先師輕學圃,未如平子便歸田。此身久畜耕山計,不敢拋官為左遷。偶營菜圃為盤飧,淮瀆祠前水北村。泉響靜連衙鼓響,柴門深近子城門。濛濛細雨春蔬甲,亹亹寒流老樹根。從此商于地圖上,畫工添個舍人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