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漢東和張伯常六首 其一
道義相期久益芳,忘年敦契自南陽。
榮公三樂今誰似,李白千篇敏異常。
愿見卻須煩枉駕,奉歡先已辟東堂。
故情新約知無改,松柏從來耐雪霜。
道義相期久益芳,忘年敦契自南陽。
榮公三樂今誰似,李白千篇敏異常。
愿見卻須煩枉駕,奉歡先已辟東堂。
故情新約知無改,松柏從來耐雪霜。
我們以道義相互期許,情誼隨著時間愈發芬芳,自南陽起就結下了超越年齡的深厚情誼。如今有誰能像榮公那樣擁有三種樂趣,而你才思敏捷如李白,千篇詩作一揮而就。我渴望與你相見,還得勞煩你屈尊前來,我已早早打掃好東堂準備迎接你,與你歡聚。舊日的情誼和新的約定我知道都不會改變,就像松柏始終能耐受住雪霜的考驗。
相期:相互期許。
敦契:深厚的情誼。
榮公三樂:榮公即榮啟期,春秋時隱士,傳說他有三樂:為人、為男、長壽。
枉駕:屈尊前往。
辟:清掃、開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與張伯常在南陽結下深厚情誼,之后詩人到漢東,在與友人分隔兩地時,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珍視。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的品德和才華,強調兩人情誼的深厚與堅定。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人對友情的重視和詩意的表達。
江西昔日推韓注,
袁水今朝數趙祥。
縱使文翁能待客,
終栽桃李不成行。
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
筆尖寒樹瘦,墨淡野云輕。
巖石噴泉窄,山根到水準。
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
何代提戈去不還,獨留形影白云間。
肌膚銷盡雪霜色,近來豈少征人婦,笑采蘼蕪上北山。
絕頂新秋生夜涼,
鶴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半江水,
僧在翠微開竹房。
桃源有僧舍,跬步異人天。
花亂似無主,鶴鳴疑有仙。
軒廊明野色,松檜濕春煙。
定擬辭塵境,依師過晚年。
逢著南州史,江邊哭問君。
送終時有雪,歸葬處無云。
官庫惟留劍,鄰僧共結墳。
兒孫未成立,誰與集遺文。
到處即閉戶,
逢君方展眉。
童稚逢蛇嘆不祥,
慮悲來者為埋藏。
是知陽報由陰施,
天爵昭然契日彰。
昌獵關西紂獵東,
紂憐崇虎棄非熊。
危邦自謂多麟鳳,
肯把王綱取釣翁。
子憐溫潤欲歸仁,
吾貴堅廉是寶身。
自有不貪身內寶,
玉人徒獻外來珍。
齊甲強臨力有余,
魯莊為戰念區區。
魚麗三鼓微曹劌,
肉食安能暇遠謨。
定獲英奇不在多,
然須設網遍山河。
禽雖一目羅中得,
豈可空張一目羅。
師保何人為琢磨,
安知父祖苦辛多。
酒酣禽色方為樂,
詎肯閑聽五子歌。
文王寢膳武王隨,
內豎言安色始怡。
七載豈堪囚羑里,
一夫為報亦何疑。
去年秦伐我宜陽,
今歲天災旱且荒。
對此不思人力困,
樓門何可更高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