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憶故人 松巒峰
有時云與高峰匹,不放松巒歷歷。望里依巖附壁,一樣黏天碧。
有時峰與晴云敵,不許露珠輕滴。別是嬌酣顏色,濃淡隨伊力。
有時云與高峰匹,不放松巒歷歷。望里依巖附壁,一樣黏天碧。
有時峰與晴云敵,不許露珠輕滴。別是嬌酣顏色,濃淡隨伊力。
有時云朵與高峰平齊,卻不掩蓋那清晰可見的松巒。遠望那山峰依傍著巖石峭壁,與藍天相連一片碧綠。有時山峰與晴朗的云朵對抗,不容許露珠輕輕滴落。山峰呈現出別樣嬌艷的顏色,濃淡全由它自身的力量決定。
匹:匹敵,平齊。
歷歷:清晰的樣子。
敵:對抗。
嬌酣:嬌艷濃郁。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定,但從詞的內容可推測,詞人可能是在游覽松巒峰時,被山間景色的變化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詞,以表達對自然美景的感受。
這首詞主旨是描繪松巒峰的景色之美。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擬人手法,生動展現景色變化。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以其獨特的描寫展現了自然之美,有一定藝術價值。
新開蓮社粵臺東,授簡詞人賦并工。竹下弟兄何處隔,天涯朋舊一尊同。露華恍自疏桐落,山色疑窺夕照中。禪理更酬支遁座,佩萸猶傍菊花叢。
廿載江天逐塞鴻,歸來華發嘆飛蓬。三墳左氏窺難遍,六事張卿問易窮。伎倆久嗟鼯鼠薄,心期猶詫蠹魚雄。胡床夜夜雙溪月,咫尺元規悵未同。
政是行人腸斷時,子規得得向人啼。若能淚得居人臉,始信春愁總為伊。
注目前林晾羽鴉,天邊隱隱露晴霞。風高漸欲收殘雨,樹老新看著嫩花。入世有緣隨聚散,逢人無意辨迎遮。衰年唯覺蕭閑好,獨往江干踏淺沙。
銓次吾收女,離筵女別吾。鄉人問行色,可有杜詩無。
應被功名誤一身,卜居歸就水云耕。詩題招隱同誰和,賦奏閒居獨自成。三徑蓬蒿貧處士,五車經史富書生。幾回醉后顛狂甚,便擬騎鯨上太清。奔走文場十載勞,歸來三徑滿蓬蒿。麟窮西狩人誰念,龍臥南陽節自高。貧里田園居四壁,吟中風月筆千毫。早知今日詩書誤,悔不當初學六韜。萬丈飛泉落筆端,源流渾覺海波寬。若非學造淵騫寢,焉得詩登李杜壇。文苑春開紅芍藥,詞林秋削碧瑯玕。篇成底事猶多困,只為名高折卻官。
短檠二尺照清酣,圓餅裁肪韭味甘。舊雨今為紅葉雨,閒云不障白云庵。范君遠饋吳犍肉,錢老能分林屋柑。今夕共謀真率醉,莫將時事說江南。
鏡中失畫雙青鬢。懶更占花信。小梅半謝雨垂垂。未許輕紅破蕾、綴桃枝。社前歸燕穿簾語。似說人憔悴。自緣老去少歡悰。不是春寒料峭、怯東風。
每訝杜陵老,賦詩多旅愁。只今萍梗跡,自乏稻梁謀。火氣已徂暑,金風將動秋。相從攻苦淡,一解萬端憂。
東門百花紅照天,獨樹梨花更可憐。但看弦管朝朝急,不道春風不費錢。
直館齋居夜,心無一慮縈。茶煙籠燭暗,花月進窗明。老去頭雖白,官閒夢亦清。明朝當署祝,早起候宮城。
故人渺在云林端,手種梓漆陰團團。不憤讀書從鬼谷,何嫌賣藥近長安。白日定趨天祿閣,青春宜著鵔鸃冠。相思灑盡金壺墨,三十六峰生莫寒。
遲日幽圜春又深,閑聽燕語散愁襟。自知一息延朝暮,到此還余憂世心。
又見陳農去,遙臨析木墟。山川游幸后,文獻亂離余。備極傳聞異,歸從直筆書。百年殷監在,盡獻玉階除。
霏霏江氣重,漠漠山云聚。春雨半腰橋,馀酲尚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