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直翁侍郎二首 其二
憶昨紛紛眾喙鳴,怪君噤齘久無聲。
得非家客留廷尉,或是閨人沮仲卿。
白璧微瑕終古在,黃金橫帶霎時榮。
從來公議無情甚,莫遣蒙齋獨擅名。
憶昨紛紛眾喙鳴,怪君噤齘久無聲。
得非家客留廷尉,或是閨人沮仲卿。
白璧微瑕終古在,黃金橫帶霎時榮。
從來公議無情甚,莫遣蒙齋獨擅名。
回憶過去眾人紛紛議論、吵吵嚷嚷,奇怪您長久沉默不發聲。莫非是家中門客被廷尉拘押,又或是像焦仲卿妻子那樣被妻子阻攔。白玉上的微小瑕疵從古至今都存在,佩戴黃金腰帶的榮耀只是一時。向來公眾的議論是很無情的,不要讓蒙齋獨自享有美名。
眾喙鳴:眾人紛紛議論、吵吵嚷嚷。
噤齘(jìn xiè):沉默不發聲。
廷尉:古代官職名,掌管司法刑獄。這里“家客留廷尉”可能指家中門客遭遇司法糾紛。
閨人沮仲卿:用焦仲卿被妻子劉蘭芝的事情所牽扯的典故,指被家人之事所阻礙。
白璧微瑕: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美中不足。
黃金橫帶:指高官顯貴的服飾,象征榮耀。
公議:公眾的議論。
蒙齋:可能是當時享有一定名聲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輿論繁雜,人們議論紛紛,詩人的友人徐直翁侍郎長久沉默,詩人對此感到奇怪并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存在一些是非爭議之事,詩人借詩表達對世事和友人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世事無常和輿論無情的感慨,以及對友人的勸誡。其特點是運用典故和對比手法,語言直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輿論現象和文人之間的交流。
芳意傳梅信,東風到柳邊。 王春在除夜,明日是新年。
萬物中蕭灑,修篁獨逸群。貞姿曾冒雪,高節欲凌云。 細韻風初發,濃煙日正曛。因題偏惜別,不可暫無君。
方袍紫染出彤庭,久在林泉養性靈。 無事撓心長見醉,有名傳世不曾醒。 多年別我頭先白,此日逢師眼倍青。 記得上都相會否,夜飛杯篆老君經。
可惜春時節,依然獨自游。無端兩行淚,長只對花流。
歸去來,歸期不可違。相見故明月,浮云共我歸。
游,愁。赤縣遠,丹思抽。鷲嶺寒風駛,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
我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歡情盡逐曉云空。愁損舞鸞歌鳳。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獨臥西風。西風還解過江東。為報佳期入夢。
依依客館夜燃膏,子夜羈愁無處逃。 閑炷爐香聽夜雨,快斟杯酒讀離騷。 休驚時節云何速,獨吊古人殊不遭。 一陣曉寒催畫角,朝來爽氣碧山高。
京口瓜洲一水間,秋風重約到金山。 江山自為離人好,不為離人數往還。
碧云深,碧云深處路難尋。數椽茅屋和云賃,云在松陰。掛云和八尺琴瑟,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無我,云我無心。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愿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花深深,柳陰陰。度柳穿花覓信音,君心負妾心。 怨鳴琴,恨孤衾。鈿誓釵盟何處尋?當初誰料今!
芳思遠,南苑惜春時。翠柳枝柔金笛怨,碧桃花老玉笙悲。風日正遲遲。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赤手 一作:素手)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