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冶城山
飛龍已廢前朝榜,萬歲新更此地顏。何事游人渾不解,叩門猶問冶城山。
東望鐘山王氣生,祖龍曾此費經營。太平天子于今應,贏得秦淮繞鳳城。
飛龍已廢前朝榜,萬歲新更此地顏。何事游人渾不解,叩門猶問冶城山。
東望鐘山王氣生,祖龍曾此費經營。太平天子于今應,贏得秦淮繞鳳城。
象征前朝的飛龍榜已廢棄,此地換上了新的面貌。為何游人全然不了解這些,還敲門詢問冶城山。向東眺望鐘山有帝王之氣升起,秦始皇曾在此處費盡心思。如今太平天子順應天命,引得秦淮河環繞著京城。
飛龍:可能象征前朝的祥瑞或標識。萬歲:這里指代新的時代。祖龍:指秦始皇。鳳城:指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朝代更迭之后。新朝建立,舊朝的痕跡逐漸消逝,詩人游覽冶城山時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以直白的語言表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朝代更迭的思考。
小棹輕搖鹿耳隈,征人萬里賦歸來。潮依草岸痕初落,風度蒲帆影半開。殘日海門寒蚌蜃,隔江煙樹起樓臺。重重鎖鑰真天險,湠漫回瀾亦壯哉。
石門莎徑綠回環,月掛虛檐滴露寒。自有松風時度曲,我琴高掛不須彈。
長生術,玄要補泥丸。彭祖得之年八百,世人因此轉傷殘,誰是識陰丹。
萼綠華來竟體芬,絳紗高揭拜宣文。詩篇露借薔薇浣,衣袖香嫌豆蔻熏。皓月不遮云一點,寒梅常帶雪三分。才名艷福誰雙占,冷對風前妒此君。
綠樹蕭疏古渡頭,人家幾處映沙流。炎風六月余千驛,一帶蟬聲送客舟。
廿年蹤跡與時違,買得輕舟逐雁飛。湖面白云吹晚醉,馬頭紅葉點秋衣。夢回南國疏鐘迥,心到東廬落月微。同想遠游君獨往,離情中夜托金徽。
滿林煙雨。織就愁無數。盼到晴來人欲去。況是歲寒情緒。羨他童子無知。依然憨笑如癡。隔院曼聲高唱,聲聲唱我新詞。
十年愛鮑魚,天下無臭蘭。豈知昆侖墟,惡草成瑯玕。紅云摧帝珠,有鳴非玉鸞。?既麗其裳,范亦華其冠。靈夔宴旱魃,玉斗酌金盤。九鼎已沈河,誰能辨神奸。
李懷仁畫雙龍后,活在蘭陵道士家。水墨工夫能幻巧,變成霜干老槎牙。斷橋之西石橋北,忘世忘年寄幽獨。千仞干云險絕攀,瘦影何時落橫幅。
殘酒辭春,渺千里、岸草征袍同色。離緒輕結,柔楊絲絲怨行客。茸帽底、暄風暗咽,蕩愁滿、亂云江國。越縵離聲,吳艭俊約,須記今夕。是蠻海、飄泊歸來,甚臨別、天涯又寒食。顛倒玉觴無味,苦低垂頭白。人意比、飛花更懶,怕隔年、冷了詞筆。好趁蔞甲光陰,醉君重碧。
游子還家正三月,更逢三日淚沾裳。半山半海客行苦,欲雨欲晴花信忙。岐路春陰已轉眼,故園往事空回腸。鵑聲昨夜更枯血,明發何事遲歸裝。
記得橋邊石路回,春風初發小山梅。柴門老樹渾如昨,落日寒陰客又來。湖畔泥深屐齒稀,春蘿寂寂亞山扉。人來犬吠梅花下,坐久經聲出翠微。虎山橋邊急雨橫,虎山橋外春湖平。兩度梅花一宵月,每將清景憶平生。滟滟湖光澹澹山,密云疏雨梅花斑。扁舟欲向花源去,遙指人家楊柳灣。山頭白云自往來,山腰白云團不開。共道山腰云更白,不知卻是梅花堆。溪頭一夜雨喧豗,添得泉聲萬壑哀。花事摧殘君莫問,只如元為聽泉來。雨打風吹可奈何,眼看花事漸蹉跎。人今欲去花還好,偏道花時風雨多。村園門巷逐花低,藤蔓桑條咫尺迷。花底泉聲認歸路,沿流直到石橋西。屐痕處處穿花入,不惜衣沾惜花濕。彊欲別花且遠看,虎山橋頭帶雨立。靈巖山下雨綿綿,香徑琴臺云接連。忽憶秋山黃葉路,松風水月夢中禪。
北固樓前一笛風,斷云飛出建章宮。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細雨中。
折得天臺頂上枝,爭開已近十分時。祇緣來自傾城處,頓覺生成絕世姿。物但關情皆可愛,事真入手不嫌遲。人間多少嬌紅色,不種伊家不耐思。
陰丹訣,三五合玄圖。二八應機堪采運,玉瓊回首免榮枯,顏貌勝凡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