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友人會裴明府縣樓
閑閣雨吹塵,陶家揖上賓。
湖山萬疊翠,門樹一行春。
景遍歸簷燕,歌喧已醉身。
登臨興不足,喜有數來因。
閑閣雨吹塵,陶家揖上賓。
湖山萬疊翠,門樹一行春。
景遍歸簷燕,歌喧已醉身。
登臨興不足,喜有數來因。
安靜的樓閣中細雨吹散了灰塵,主人以陶淵明般的風雅姿態迎接貴賓。湖光山色層巒疊翠,門前樹木一片春意盎然。美景都被歸巢的燕子看遍,歌聲喧鬧,人已沉醉。登臨游玩興致未盡,高興的是還有多次前來的緣由。
閑閣:安靜的樓閣。
陶家:這里以陶淵明比裴明府,言其風雅好客。揖:作揖,迎接。上賓:貴賓。
萬疊翠:形容山巒重疊,一片翠綠。
簷燕:屋檐下的燕子。
登臨:登山臨水,指游玩。
數來因:多次前來的緣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聽聞友人在裴明府的縣樓聚會,自己也參與其中。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人們有閑暇進行社交聚會,詩人在這樣的聚會中感受到了歡樂和美好。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友人聚會的歡樂場景和周圍的美景,突出了聚會的愉悅氛圍。其特點是景色描寫優美,情感表達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作風格。
喚侶下寒汀,爭宿蘆花萼。 夜半漁翁過,驚起還飛落。
流水高山老伯牙,孤桐誰許碧籠紗。 枕痕春色天長午,坐對薔薇一樹花。
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楓葉紅霞舉,蒼蘆白浪川。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御苑雪開瓊樹, 龍堂冰作瑤池。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迥出江水上,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沈青靄。
湖與元氣通,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云間片帆起。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少女棹舟歸,歌聲逐流水。
颙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芳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 云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春去秋復來,相思幾時歇。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槐陰添綠。雨馀花落,酒病相續。閑尋雙杏凝佇,池塘暖、鴛鴦浴。卻向窗晝臥,正春睡難足。嘆好夢、一一無憑,帳掩金花坐凝目。 當時共賞移紅燭。向花間、小飲杯盤促。薔薇花下曾記,雙鳳帶、索題詩曲。別后厭厭,應是香肌,瘦減羅幅。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
萱草欄干,榴花庭院。悄無人語重簾卷。屏山掩夢不多時,斜風雨細江南岸。 晝漏初傳,林鶯百囀。日長暗記殘香篆。洞房消息有誰知,幾回欲問梁間燕。
別恨綿綿。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鬢,我已華顛。況其間有,多少恨,不堪言。 小庭幽檻,菊蕊闌斑。近清宵、月已嬋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闋,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墻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揾。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后。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