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其八十
八月十五中秋節,人皆競賞天邊月。
心月孤圓自不知,不涉圓虧光影滅。
馬師父子錯商量,拂袖便行猶未徹。
諸人還見心月么,急著眼看,重重金屑。
八月十五中秋節,人皆競賞天邊月。
心月孤圓自不知,不涉圓虧光影滅。
馬師父子錯商量,拂袖便行猶未徹。
諸人還見心月么,急著眼看,重重金屑。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人們都競相欣賞天邊的月亮。自己心中如明月般孤高圓滿卻不自知,它不受月圓月缺影響,光影也不會消逝。馬祖和他的弟子們錯誤地討論,即便拂袖離開也沒徹底領悟。各位能看到心中的明月嗎?趕緊看,卻只見重重金屑(意為被表象迷惑)。
偈頌:佛教中的唱詞。
心月:指人內心的清凈本性,如同明月。
馬師父子:馬祖道一及其弟子。
金屑:在佛教語境中,比喻執著于表象、概念。
此偈頌應創作于佛教禪學興盛時期。當時禪僧們通過各種方式參禪悟道、傳播佛法,作者可能看到眾人在生活中只注重外在事物,而忽略內心修行,借此偈頌來啟發眾人。
主旨是勸人反觀內心,覺悟清凈本性。特點是借生活場景和佛教典故說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禪理,引導修行者正確參禪。
西域青驄馬,名因畫史傳。一龍方挺出,八駿敢爭先。曉日明金轡,春云覆錦韉。河源隨蹀躞,閶闔望蜿蜒。迥立梧桐外,長嘶苜蓿前。無雙空冀北,敵萬踏燕然。留影詞人羨,捐金貴介憐。他年按圖索,天路復翻翩。
倘付芳唇與綠醪,色空生滅莫宜逃。今之汝即昨之汝,明日安傷汝發毫。
涼吹晚颼颼,蘆花兩岸秋。夕陽樓上望,獨倚淚偷流。
古岫飛霜日月寒,動搖山岳惠文彈。誰言絳闕仙人屩,恰是烏臺柱史冠。
路繞羊腸躡屐躋,萬山金碧總堪題。舉頭日月中天近,極目乾坤五岳低。自笑鹽車騏驥厄,誰憐枳棘鳳凰棲。欲投古寺禪房宿,喜見僧歸落日西。
兩載粵鄉識者稀,雄心耗盡掩荊扉。郊寒島瘦皆詩品,何肉周妻悉道機。嶺樹頻遮游子眼,溪光亂點旅人衣。送君此際情無限,小艇灘頭帶雨飛。
圣遠經殘道晦蒙,茫茫千四百年中。墓頭兩字形容盡,未可尋常議潞公。
驅車事行游,巖畔見芳草。芳草綠以萋,采之遺所好。徘徊歲云晏,悠然傷我抱。不畏芳草歇,畏此關山道。關山阻且長,客子行將老。
中郎嘆知己,江夏殺所依。愛憎生逆順,良窳繆是非。不憂漢室仆,乃為董卓悲。不憤奸雄術,乃謫禰衡譏。傷哉英杰士,終為識者嗤。
春潑層巖彩翠奇,煙溪幽草斗離披。禽憐山靜縱嬌舌,蝶見花多揀好枝。俊景何留村漢賞,清詩須寄美人知。欲邀舊友同尋勝,遙念滄波意轉遲。
漫詫山中萬戶侯,清風相對兩儒流。尋常詩卷娛賡和,粗糲盤餐愧款留。豚犬久知非騄駬,營巢卻喜得菟裘。抱琴無惜頻過訪,牢落停云憶舊游。
帶恨湘江水。無柰遠、楚云天際千里。靈均一去,芳蓀翠減,香籬青死。龍舟鼉鼓聲沸。嘆舊俗、空夸水戲。樂少年、越女吳姬,□□王孫公子。曾記南浦芙蓉,東湖楊柳,斜日歌吹。彩舟載酒,綸巾揮扇,勝友同醉。而今白頭蓬卷。但諳慣、獨醒滋味。好只把、蘭佩荷衣,從今料理。
平生高士苦交疏,今見音容向一書。輸子一籌吟未足,加人數等盍分馀。供陪應覺山勞費,捃拾不教春自如。詩社便宜張客館,莫教游士嘆無魚。
日上高城柳影齊,風軒臨水看鶯啼。初來木杪鳴相應,稍入花間聽卻迷。芳草自深句踐國,行人猶隔禦兒溪。思家每恨無輕翼,可對鶯華不憯悽。
閫范留椒闥,神游返玉清。魚燈照玄寢,騎吹咽重城。運迫升仙日,人傷喪妣情。宮中舊長御,行哭盡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