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忽忝專城奉六條,
自憐出谷屢遷喬。
驅車雖道還家近,
江天夜夜知消息,
長見臺星在碧霄。
忽忝專城奉六條,
自憐出谷屢遷喬。
驅車雖道還家近,
江天夜夜知消息,
長見臺星在碧霄。
忽然有幸擔任一城長官奉行朝廷法令,自憐自己如同出谷之鳥屢次升遷。駕車雖說離家鄉越來越近,江天每夜都知曉我的消息,總能看見臺星閃耀在碧霄。
忝:謙辭,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
專城:指主宰一城,即任州牧或太守等地方長官。
六條:漢武帝時,設刺史以六條察問郡縣,后以“六條”為刺史或郡守職責的代稱。
出谷遷喬:出自《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比喻地位上升。
臺星:三臺星,古人認為它象征三公之位,這里可能指座主王侍郎。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被任命為歙州長官赴任途中。當時詩人仕途有了新的進展,擔任地方長官,心中既有對自身升遷的喜悅,又對提拔自己的座主王侍郎心懷感激。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在赴任途中表達自己升遷的欣喜和對座主的感恩。其特點是情感表達委婉,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關系和仕途心態。
蒼蒼峴亭路,臘月漢陽春。
帶雪半山寺,行沙隔水人。
王祥因就宦,萊子不違親。
正恨殊鄉別,千條楚柳新。
萬里南游客,交州見柳條。
逢迎人易合,時日酒能消。
浪曉浮青雀,風溫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鄉遙。
伏余西景移,風雨灑輕??。
燕拂青蕪地,蟬鳴紅葉枝。
漢陽云樹清無極,
蜀國風煙思不堪。
莫怪別君偏有淚,
十年曾事晉征南。
田家喜雨足,鄰老相招攜。
泉溢溝塍壞,麥高桑柘低。
呼兒催放犢,宿客待烹雞。
搔首蓬門下,如將軒冕齊。
柴桑官舍近東林,兒稚初髫即道心。
側寄繩床嫌憑幾,翠竹黃花皆佛性,莫教塵境誤相侵。
煙蕪滿洞青山繞,幢節飄空紫鳳飛。
金闕乍看迎日麗,
莫學遼東華表上,千年始欲一回歸。
謝脁懷西府,單車觸火云。
野蕉依戍客,廟竹映湘君。
夢渚巴山斷,長沙楚路分。
一杯從別后,風月不相聞。
一見林中客,閑知州縣勞。
白云秋色遠,蒼嶺夕陽高。
自說名因石,誰逢手種桃。
丹經倘相授,何用戀青袍。
天遠風煙異,西南見一方。
亂山來蜀道,諸水出辰陽。
堆案青油暮,看棋畫角長。
論文誰可制,記室有何郎。
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
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
微風方滿樹,落日稍沉城。
為問同懷者,凄涼聽幾聲。
風息斜陽盡,游人曲落間。
采花因覆酒,行草轉看山。
柳散新霜下,天晴早雁還。
傷秋非騎省,玄發白成斑。
傷秋不是惜年華,
別憶春風碧玉家。
強向衰叢見芳意,
茱萸紅實似繁花。
西楚見南關,蒼蒼落日間。
云離大雷樹,潮入秣陵山。
登戍因高望,停橈放溜閑。
陳公有賢榻,君去豈空還。
樂游春苑望鵝毛,宮殿如星樹似毫。漫漫一川橫渭水,太陽初出五陵高。
王屋南崖見洛城,石龕松寺上方平。半山槲葉當窗下,一夜曾聞雪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