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雜詠 其十
巢樓穴處傍巖阿,
薜荔為衣帶女蘿。
要向眾中誇俠長,
只論誰最殺人多。
巢樓穴處傍巖阿,
薜荔為衣帶女蘿。
要向眾中誇俠長,
只論誰最殺人多。
人們像鳥兒筑巢、野獸打洞一樣傍著山巖居住,用薜荔做衣帶,女蘿做裝飾。在眾人之中想要夸耀自己的豪俠氣概,只看誰殺的人最多。
巢樓穴處:像鳥兒在樹上筑巢、野獸在洞里居住一樣,形容居住條件簡陋。
巖阿:山的曲折處。
薜荔:一種植物。
女蘿:一種植物,常攀援在其他樹木上。
俠長:豪俠的氣概。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在臺灣游歷期間。當時臺灣部分地區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社會風氣,作者通過詩歌記錄下這些見聞。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臺灣當地居民的生活和風氣,突出其原始、尚武的特點。它以獨特視角展現了臺灣的地域文化,在研究臺灣歷史和民俗方面有一定價值。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長房一青竹,閱世不知幾。下視區中人,歲月老分至。頗聞第二泉,風煙未渠已。謫墮脩茶經,政坐一念起。誰令哀鴻號,手足痛入髓。秋江渴到底,安得半帆駛。大士慈憫故,慮豈不及此。軍持乞馀滴,厥德安敢倍。愿言出岫心,慰我在原意。歸尋舊時杖,小住五百歲。斐然偶成章,和者蓋凡幾。風騷李杜壇,可望不可至。而況濂洛徒,每嘆吾已已。豈無愿學心,衰懦鼓不起。何方有神醫,與我三換髓。道在一唯間,不在落筆駛。君談何容易,仆也敢當此。平生一青燈,事半功則倍。遺書亦具存,言固不盡意。勉矣山林人,優哉聊卒歲。
茫茫江水萬年青,我是江中一點萍。忽覺人生無限好,只緣睡到自然醒。
日月逝不處,奄忽幾華顛。華顛亦奚為,所希在寡愆。韋編絕《周易》,錦囊韜虞弦。饑餐玉臺霞,渴飲滄溟淵。所以慰我情,無非畹與田。提攜眾雛上,啼笑高堂前。此事如不樂,它尚何樂焉。東園集茅本,西嶺燒松煙。疾書澄心胸,散滿天地間。聊以悅俄頃,焉知身后年。
天上歸來兩鬢蒼,故園草木盡輝光。功成卻喜恩榮厚,身退從知姓字香。林下且消閒歲月,臺端猶憶舊冰霜。春風詩客從容處,重睹群英會洛陽。
野水兮幽幽,野航兮悠悠。動吾行兮浮浮,靜吾止兮休休。逍遙兮中州,浩蕩兮安流。憑虛兮天游,沿月兮棹謳。彼坳堂之杯兮孰若以芥而為舟。噫!委身大造兮任吾去留。
悠悠南山云,可以清心曲。何必如廣受,然后始知足。悶來酒一壺,閑來棋一局。鷗鳥宜結盟,皓月堪代燭。縱飲忘夜闌,不知東方旭。
冉冉春云度,依依楊柳津。渺渺長風沙,惻惻遠游人。黃金銷欲盡,白發日夜新。昨日夢故鄉,覺來濟水濱。濟水千里馳,去去隨漂淪。寧免顏色改,長岐吹暗塵。
石棧天梯路久通,羽毛何地不春風。到今不信堯夫語,浩蕩乾坤一氣中。
出身本田夫,家貧無負郭。蚤從鉛槧勞,尚乏霸王略。躬耕歲頻荒,轉販力猶薄。饑來每驅人,謀祿心轉怍。謬為鄉里推,遣詣太常學。脂車已在門,逝將別林壑。躊躇不能行,執轡前屢卻。上懷高堂歡,下顧同生樂。雖歉三釜養,幸可事傭作。愧謝棲遁賢,黽勉游京洛。井臼付妻兒,且當厭藜霍。夙昔邴生情,寧終戀人爵。
雁南一望思紛紛,遮道遙傳送使君。仙舄曉縈龍塞柳,御書宵捧鳳墀云。時艱擊目誰堪濟,民隱關心帝欲聞。應為并州濡諫草,頻河寇警近方殷。
地火焚馀如墨身,當初莽莽接流云。沉埋萬世方今用,此是棟梁難死魂。電廠煤田連軸轆,烏金墨玉走如瀑。取之“有”盡說資源,念及子孫當遠矚。
親藩叨守冒尊榮,敢為游觀出斗城。賜浴溫泉天子詔,弘開祖席友于情。秦川日暖旌旗動,周道風和鼓角鳴。料得歸來詩滿卷,安排賡和答升平。
一室蕭然數卷書,三年冷掾出無驢。每因芳草憂鵜鴂,苦詠場苗羨白駒。俗吏何嘗知大體,清朝方急用真儒。燕臺從去流聲實,見說諸公誦子虛。
未盡憐芳意,春深卻黯然。露酣書帶草,風掠酒旗煙。蝶粉勾香濕,蟲絲報客牽。倦游傷短鬢,多病負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