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四
先覺天民何處歸,
紛紛諫柳尚多違。
知公論政論人外,
別有忘言杜德機。
先覺天民何處歸,
紛紛諫柳尚多違。
知公論政論人外,
別有忘言杜德機。
先知先覺的人該歸向何處呢,那紛紛諫言就像柳絲般,大多未被采納。知道您除了談論政事和人物之外,還有不須言說的高深修養境界。
先覺天民:指先知先覺的人。《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
諫柳:諫言。柳絲輕柔,這里以柳絲喻諫言。
忘言:指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
杜德機:語出《莊子·應帝王》,指閉塞生機,這里指一種高深的修養境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看是送何老先生北上,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政治上諫言不被重視的情況,詩人借此表達對何老先生的看法和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何老先生的肯定與贊賞,突出其超脫的境界,同時反映當時社會諫言難行的問題。語言精煉,用典巧妙,在送別詩中有一定特色。
樂哉苑中游,周覽無窮已。百卉吐芳華,崇臺邈高跱。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鳣鮪。坐中發美贊,異氣同音軌。臨川獻清酤,微歌發皓齒。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個個香囊。中多葉葉疊鴛鴦。咸水檳榔那少汁。櫻唇濕。縱傳胭脂唇不入。
琉璃一片春湖面。畫舫游人簾外見。水邊風嫩柳低眠,花底雨乾鶯細囀。秋千寂寂垂楊岸。芳草綠隨人漸遠。一番樂事又將離,金盞莫辭紅袖勸。
二老不忍別,相期尚百年。正當愛日時,剩種北堂萱。
蟬聲未斷已蛩鳴,徂歲崢嶸得我驚。八十光陰猶幾許,勉思忠敬盡馀生。稽首周公萬世師,小儒命薄不同時。秋蟲卻是生無憾,名在豳人七月詩。
裊裊空中云,隱隱樓上角。西風吹不斷,時向云邊落。
買山余未得,溪上且閒居。趁此登臨興,還來共息廬。虛牖涼生枕,殘燈夜伴書。相留殊草草,相別意何如。
云從龍,風從虎,吹散江村寒露雨。麗天杲日絕纖埃,有路明明吞佛祖。物見主,眼卓豎。天邊白雁送寒歸,籬下黃華香半吐。
紡績終無已,操家只此心。衣裝多布素,釵飾少黃金。身老持閨訓,工余誦女箴。恩施尤逮下,婢仆感逾深。
角聲低不揚,磴道郁盤互。泉細濕云根,松高倚天柱。但聞白云香,不見梅開處。百轉到關門,雙巖尚掩護。南望失氣候,青青露原樹。山勢萬馬騰,有力不能馭。遂令關以南,天然畫畛域。群盜捷如揉,誘我逢鄰怒。摧陷失雄心,避縮全世故。眾鳥噪夕陽,人家隱寒霧。誰與辨煩冤,嗒然全吾素。
始讀書不間昕宵,對青燈午夜頻燒。始學文全忘昏曉,望青云九天路渺。
驛騎飛行野棹遲,忙閒應與事相宜。平生此意中藏久,勞逸無憑只自思。
翩翩鳳翮,逢此網羅。
公堂退食有馀清,敢道催科此政成。未忍東南頻督賦,只緣西北未休兵。愁增鬢雪光陰老,事攪心旌感慨生。夔契功勛今尚在,世間誰謂是浮名。
白發蕭蕭送出門,相攜相看兩無言。祇應今日往來夢,攪破百里梅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