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 江上笛
江上何人夜吹笛,
聲聲似憶故園春。
此時聞者堪頭白,
況是多愁少睡人。
江上何人夜吹笛,
聲聲似憶故園春。
此時聞者堪頭白,
況是多愁少睡人。
江上不知是誰在夜里吹笛,那一聲聲仿佛都在回憶故鄉的春天。這時聽到笛聲的人都可能愁白了頭,更何況是我這樣多愁善感又睡眠不好的人。
酬和:以詩詞相酬答。元九:即元稹,排行第九。東川:唐方鎮名。
故園:故鄉。
堪:可以,能夠。
此詩是白居易酬和元稹東川路詩十二首之一。元稹被貶東川,在途中作詩,白居易以詩相和。當時詩人或許也有漂泊在外的經歷,聽到江上笛聲,觸動思鄉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笛聲這一常見意象抒發內心愁緒。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之間以詩唱和的傳統,展現了白居易詩歌通俗易懂又情感深沉的風格。
梅花應恨舊盟寒,路隔溪塘過雨漫。塵眼暫教書浣濯,閑愁全恃酒遮闌。新詩韻險賡宜穩,妙友神交晤轉難。賴有嘯歌生活在,不能馳驟逐金丸。
尋常帝子舊經營,代遠彌深過客情。銅爵當時已寂寞,靈光此日但空名。烽煙乍斷虛窗迥,井邑初移畫閣成。未必南州真好事,子安詞賦勝禰衡。
入門雙鯉濯蒼鱗,知是君分與故人。釣得云逢緘素遣,將來應比錯刀新。初晴雪色融斜日,半吐花芳報早春。安得煙波還此去,正憐杯水嘆吾頻。
相公送客過錢塘,移得蒼松數尺長。枝帶故山寒雨色,根分新壤茯苓香。舟中偃蓋幢幢勢,眼底凌云寂寂芳。歸去琴書堂上坐,種來無處不生涼。
梅關是我來時路,我別梅關亦有年。此日筍輿經望處,昔時山水總茫然。云團古樹西郊外,蟬叫西風夕照前。張相名祠誰不到,幾人能拜瓣香煙。
借書本一癡,還書癡亦好。生逢清晏時,遺經忍獨抱。
嗟爾支離疏,傲倪得其天。長乘莽渺鳥,翱翔窮九埏。君子道固窮,小人利是纏。鮑焦持其蔬,晉楚難比肩。高行雖傷身,令名百世傳。
北上逢窮歲,凝云九漢同。送舟冰是浪,吹面雪為風。玉樹延成路,瓊花墜作空。寄言羲御者,愿借一輪紅。
碧落迢迢鸞路長,天風吹送桂花香。玉簫歸去瑤壇上,羅襪寒生一寸霜。
浮生懸美晤,蒼昊■幽期。滂沛五更雨,留連三月時。林園成綠暗,花樹失紅滋。倘有游觀興,黃花未是遲。
彩衣歸養鳳書丹,南海留思東海歡。玉鏡臺前行可望,白云湖上漸相看。舟輕倩石支風母,帳送無魚饋稅官。一曲白華今祖別,卻慚三載累豬肝。
攬鏡頻看晝掩關,歲華幾許度秋顏。人生遇合大都爾,半世勛名復夢間。玉露微微滋海樹,蟾光耿耿照河山。青沙白石煙霞骨,且喜祇林佛日閒。
僅喜他人不我先,此詩才讀便愀然。素娥計險思奔月,紫玉愁深恐化煙。殘夜枕函香澤滿,隔年衣袖唾花濺。一生長羨金泥蝶,顫向釵邊與鏡邊。
亂后莫輕尋往跡,多情是處即沾巾。廿年笳管江南國,一代豪華塞北塵。臨渚遠觀魚吹浪,倚欄乍聽鳥鳴春。可憐立馬吳山后,猶有登樓清詠人。
結山當衢面九門,華燈滿國月半昏。春泥踏盡游人繁,鳴蹕下天歌吹喧。深坊靜曲走車轅,爭前斗盛亡卑尊。靚妝麗服何柔溫,交觀互視各吐吞。磨肩一過難久存,眼尾獲笑迷精魂。貂裘比比王侯孫,夜闌鞍馬相馳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