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歙州妓
滟滟橫波思有余,
庾樓明月墮云初。
揚州寒食春風寺,
看遍花枝盡不如。
滟滟橫波思有余,
庾樓明月墮云初。
揚州寒食春風寺,
看遍花枝盡不如。
她那波光盈盈的眼神中飽含著無盡情思,就像庾樓邊明月從云層中初露。我曾在揚州寒食節時的春風古寺中,看遍了眾多美女,卻都比不上眼前這位歙州歌妓。
滟滟:形容水波蕩漾閃光,這里形容女子目光流轉。
橫波:比喻女子眼神,眼神如水波橫流。
庾樓:東晉庾亮在武昌曾與僚屬登南樓賞月,后常以庾樓指代賞月之所。
墮云初:指月亮剛從云層中露出。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習俗。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過程中,于歙州遇見一位歌妓,被其美貌和氣質所打動,遂作此詩以表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歙州歌妓,以獨特視角和對比手法突出其出眾。語言清新,在贊美女性的詩詞中別具一格,展現了詩人的審美和情感。
早著人倫鑒,神州誤寧馨。多言臣不幸,至死目難瞑。歲月淹床蓐,精誠繞帝庭。滔天方未已,何以慰英靈。
暮天絲雨輕寒,二分春色看看過。梅花謝了,蒼苔萬點,香殘粉污。猶喜墻頭,一枝嬌裊,杏腮微露。算幾回逗曉,朱闌獨倚,悄只怕、東風大。浮世名韁利鎖。這區區、要須識破。滄波夜月,翠微云樹,依然還我。重結鷗盟,細聽鶯語,自歌自和。問黃沙飛鏃,紅塵走馬,又還知么。
冷斜陽深照海山樓,搖落一身秋。看百蠻煙火,三江關塞,風物都收。胡馬何時蕩盡,清淚灑滄洲。舉目無人處,如此神州。佗也蠻夷大長,正韓彭醢后,猛士難求。讓書生掉舌,三寸抵貔貅。算興亡非關形勝,換誰家天下在人謀。依然是云橫古壘,山枕寒流。
芙蓉花發滿江紅,盡道芙蓉勝妾容。昨日妾從堤上過,如何人不看芙蓉。
食芹之美心獨苦,不為家居頖水東。采采盈筐轉無味,借君老面摺春風。
靴紋綠凈漾林影,紅芰鮮鮮得我愁。卻憶橫塘拜新月,折荷障笑木蘭舟。
拂云標格歲寒心,墨色分陰重又輕。不似渭川千畝綠,只和風雨作秋聲。
出一屋,入一屋,來來去去教他哭。來去祇為貪瞋癡,于今悟罷須知足。知足常須達本源,去卻昔時惡知識。惡知識,將伊作,手力法施無前后,共護無生國。
洞府仙扃本不關,凡蹤長墮世塵間。勝游得得今須遍,俗駕遲遲肯遽還。絕巘晨光收雨腳,群峰春色亸煙鬟。感通珍重神靈意,詩思雖荒詎敢慳。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知此處喪金環。
雁過巴陵晚,憑軒感興長。天低入云夢,地迥接衡湘。青草迷空闊,蒼梧隔杳茫。花飛天岳雨,木落洞庭霜。欲借仙槎去,猶懷廣樂張。空山祠夏禹,孤嶼拜英皇。遷客情無極,思君意不忘。汀蘭春自綠,林橘晚初黃。風雪雙蓬鬢,江湖一葦航。屈原初去國,王粲久思鄉。竹簡藏書壁,梅花冷玉堂。詩家傳李杜,翰苑失班揚。自惜叨陪淺,深慚學識荒。登樓鳴綠綺,前席奉清觴。積雨湖光霽,微風秋氣涼。罷琴吟眺處,云樹暮蒼蒼。
百萬貔貅尚枕戈,將軍未復舊山河。非干使者徵求急,正柰窮邊餉挽何。頗愿有言先牧養,不妨自署拙催科。公馀儻暇尋遺事,塵鎖荒祠望刮摩。
夢斷殘宵宿雨收,閒懷清冷恰無愁。林通月色微疑曙,院絕蟲聲自覺秋。不競溫涼吟羽扇,解危腰領憶羊裘。屏除聞見齊喧寂,誰識滄波不系舟。
江上家山晚翠濃,畫癡端復覓詩窮。李侯卷去亦亡賴,卻對吳儂賦北風。
一簾捲起古今愁,清嘆動高秋。早知酒熱波心冷,趁斜暉一晌登樓。杯底干巖萬壑,江山半壁交州。蕭蕭古壘枕寒流,依舊水悠悠。閒來不管魚龍氣,破工夫去釣滄洲。如此滿天風雨,怎無一個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