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實姚黃玉玲瓏二品牡丹二首 其一
洛城花美四方歸,
獨有姚黃得見稀。
曾入黼闈參近侍,
分明新染赭黃衣。
洛城花美四方歸,
獨有姚黃得見稀。
曾入黼闈參近侍,
分明新染赭黃衣。
洛陽城的花十分美麗,引得四方之人前來觀賞,只有姚黃牡丹很難得見到。它曾進入宮廷,陪伴在皇帝身邊的近侍身旁,分明就像是剛染上了赭黃顏色的衣服。
洛城:指洛陽城,洛陽以牡丹聞名。
姚黃:牡丹名品。
黼闈:指宮廷。
近侍:指皇帝身邊的侍從。
赭黃衣:赭黃色的衣服,在古代赭黃色常為帝王服色,這里形容姚黃牡丹的顏色。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洛陽牡丹聞名天下,姚黃更是牡丹中的珍品。詩人可能是在看到姚黃牡丹后,結合其曾進入宮廷的傳說,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姚黃牡丹的珍稀高貴。其突出特點是將牡丹與宮廷聯(lián)系起來,增添了神秘高貴的色彩。在文學史上體現(xiàn)了古人對牡丹文化的喜愛與推崇。
雨晴涼意日相親,物物秋容絕點塵。
滄海誰期泛槎客,西風先傍憶鱸人。
收還志業(yè)圍棋局,分付光陰漉酒巾。
欲約一罇清夜話,月中涼露滿松筠。
樞極元豐議,人猶記話言。
載來籌廟幄,遂見偃戎軒。
一品哀儀重,三司錫命尊。
綢繆承晚契,揮涕望西原。
松竹冷交陰,蕭森露寶林。
門依青嶂靜,僧隱白云深。
凄切泉噴玉,壯嚴地布金。
龍湫中致禱,朝夕冀為霖。
春花悅時人,賞玩紛仆仆。南園一夜風,地上紅盈掬。
我似鹿皮翁,秖愛晚秋菊。團團綠玉叢,移趁煙雨??。
愿言早芬敷,重陽日已促。煌煌想金葩,況此風露足。
豈止插滿頭,服之明兩目。滋養(yǎng)溉清泉,圍護編翠竹。
多開萬鈴奇,勿變桃花俗。酒熟落帽天,不作牛山曲。
一盂僧粥三鳴雞,漸望天角生晴曦。積陰凝靄不得肆,蕩滉破散爭紛披。清明物象各有職,如再開辟平艱危。游人襟韻廓以喜,曉指后洞都忘疲。
小楚亭北望明滅,宛宛一徑微如絲。問云般舟道場路,從此亭背無險巇。寺久荒寂無足往,念有子厚彌陀碑。獨趨一里轉巖腹,剝粉敗赤逢門楣。
村童門關語嘲哳,似云乞米僧未歸。亭亭故碑立青玉,覆以老屋疏且攲。常嗟古人不可見,尚喜書法存于斯。世言書字出心畫,體制類彼人所為。
子厚少年頗疏雋,字合飄逸狂不羈。胡為氣質反端厚,至今觀者多有疑。或云彼以竄逐久,氣志軟熟非前時。又云高才尚薄世,故獨立法無所師。
吾嗟世俗日無理,好惡不正論苦畀。臆決萬事豈獨此,此書何愧人不知。碑陰三百四十字,疏瘦勁麗何精奇。九十三人姓名具,陳纘寶歷元年題。
云此柳書一碑者,元和三年刊厥辭。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楊與倪。塵蒙壁礙世未見,自我訪尋初愛之。嗟物晦顯似有數(shù),恨不從事氈與槌。
巉巖西山邃無數(shù),行及二寺方晨炊。東南谿磴斗孤絕,下及平壑如懸梯。南朝佛子謂慧海,卜庵于此存遺基。鬼神饋食以車運,石崖轍跡如在泥。
智不足以盡萬物,敢決真?zhèn)握撌欠恰@仙拐Z亦有理,明發(fā)策杖猶遲遲。
祖門儔子又詒孫,善慶儒科燕后人。
雁塔繼題三世字,桂林仍見兩枝春。
稽山照邑天如畫,霅水浮州地絕塵。
我亦浩然歸思起,明年雙棹趁吳莼。
公干長迷簿領書,渥言那似阮元瑜。
暗投子有夜光璧,次報吾無明月珠。
急景壯懷悲劍鍔,西風高興夢蓬壺。
勉強豈使今慚古,元白鄒枚亦此都。
宦游無著任東西,通塞惟將物理齊。
平日風波方艤棹,經(jīng)年桃李又成蹊。
塵埃易沒千金劍,霄漢誰為數(shù)尺梯。
三驛錦江歸去近,知君不厭子規(guī)啼。
帝所圖書歳一開,及時冠蓋滿蓬萊。
發(fā)函鈿軸輝唐府,散帙蕓香馥漢臺。
地富秘真疑海藏,坐傾人物盡仙才。
獨憐典校來空久,始得今年盛事陪。
文章盈篋幾千篇,去有山濤吏部賢。
梅意向人冬至后,云陰含雪北風天。
非今是古俗皆爾,嘆老嗟卑誰不然。
知子已能操學誼,行藏吾欲看他年。
舟泊古城下,重云埋桂宮。
舊期今夕負,清賞一年空。
遠浦依微笛,陰崖斷續(xù)蟲。
篷窗強樽酒,聊更約秋風。
舟伏盤渦傍淺沙,北風寒日氣清嘉。
初從磯口詢漁舍,漸入云林問酒家。
萬里欲飛愁若絮,小爐危坐眼生花。
筋骸養(yǎng)作衡山力,坐擁肩輿聽噪嘩。
石生蘭溪來,手提溪泉缾。
謂言長官政,如此泉水清。
歡然展北焙,小鼎親煎烹。
一杯酌官壽,云腴浮乳英。
慚非百壺餞,真意不自輕。
澗沼蘋藻細,王公享其誠。
冠蓋豈不至,紛紛空涕橫。
珍重石子者,端有古人情。
畫轅曾記到西州,莫為題輿厭滯留。
官況優(yōu)如支郡樂,風光渾似昔年游。
日無余事知閑暇,時有清呤競唱酬。
政績易成恩典在,天涯不覺兩經(jīng)秋。
南溪北溪深,橫塘截流過。
清影照人寒,澄耀分鑒破。
沙明鷗鷺馴,草密牛羊臥。
不見直鉤翁,狂歌遣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