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泉翁尊師游羅浮步韻
仰止羅浮積歲年,
今來得拜洞中仙。
一雙木屐踏歌遍,
始覺諸天總一天。
仰止羅浮積歲年,
今來得拜洞中仙。
一雙木屐踏歌遍,
始覺諸天總一天。
仰慕羅浮山已累積多年,今日終于得見洞中仙人(泉翁尊師)。穿著木屐踏歌游遍山林,才領悟眾天原屬同一青天。
仰止:語出《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此處表示對羅浮山的仰望與傾慕。
洞中仙:指泉翁尊師,以仙人喻其高潔超脫的品格,表達尊崇之意。
木屐:古人游山常用的木底鞋,便于在山路行走,此處體現游覽的閑適。
諸天:佛教術語,指眾天、各重天,此處泛指廣闊的天空或不同空間。
此詩為作者隨從泉翁尊師游覽羅浮山時所作。羅浮山為嶺南名山,素以幽奇著稱,作者久懷向往,此次得伴尊師同游,觸景生情,即興步韻而作,記錄游覽中的感悟。
詩以'仰止'起筆,鋪陳向往之切;繼以'得拜''踏歌'寫游覽之暢;終以'諸天總一天'升華意境,既記游又寄理,展現對自然與人生的哲思,語言簡練,意境宏闊。
一夢賒吾久,炊煙裊遠墟。有時玩風月,無事弄鮭蔬。泉汲深巖下,律探先哲馀。往來三二子,談笑野云廬。
拄杖一枝,蒼龍出水。大流激湍,眾峰齊峙。
薦夫意氣豪,逢人作白眼。冥心契道詮,矢志稽墳典。伯仲既齊名,君才良不忝。大雅久沉淪,俯仰知音鮮。凌厲向詞壇,片語人矜善。結志在千秋,令名爾當勉。
古寺今來感慨多,更禁寒雨下庭柯。屋經野火馀金象,簾捲山嵐出翠螺。問訊禪床僧已老,摩挲詩案客重過。茅堂祇隔青溪外,莫厭時時到薜蘿。
光明清絕地,物色藉詩描。野鼠拱虛穴,山蜂歸早朝。閑庭翻芍藥,枯木引陵苕。鼻觀香風入,移時獨未消。
爽氣侵簾夜轉森,懷人空抱雨中心。漏沉壺水彤樓迥,燭映軒階碧草深。自分巢由須屬我,共傳堯舜是當今。鳳凰池上明良曲,林下應聞大雅音。
翠嶺籠煙,平波映日,萬紅堆碧。畫舸連云,蘋洲沸叢笛。娉婷艷影,偏自怨、傾城顏色。天北。輕散冷香,拂江郎詞筆。西風轉急。凄斷宮魂,飄零問誰惜。繁華舊夢暗憶。總難覓。忍拭粉襟清淚,不是舞時心跡。剩素鷗相伴,寒壓一湖幽寂。
月華如水籠香砌,金镮碎撼門初閉。寒影墮高檐,鉤垂一面簾。碧煙輕裊裊,紅戰燈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夢長。
受用伯陽書,萬緣都覺虛。達官直桎梏,大廈即籧篨。世謂求仙妄,誰知是道馀。臨終為土解,何必淚盈裾。
獨弦琴子為君彈,松柏長青不怕寒。金礦相和性自別,任向君前試取看。
千花萬卉已俱亡,獨占秋光點點黃。露冷霜濃難著腳,甘心寧耐此荒涼。
當年期集所,一榜上三人。晚節惟公在,交情獨我親。楚東分袂久,溪上得書頻。曾共茅檐宿,因行部入閩。
叢叢堂下萱,藹藹枝上花。豈無眾草木,獨此能榮華。況當朱明候,連續開丹葩。蜻蜓飛南圃,蝴蝶飛東家。何如小尾蜂,朝暮報兩衙。寸心固云殫,慈母恩無涯。錫類古所敦,永言非重誇。
綠麥黃梔染繭絲,紙旗戲鼓祭叢祠。少年風物今仍在,別有傷心人未知。
一竅玄關,非高非下,正在當中。得真師指點,方知此竅,不居南北,不屬西東。默默內觀,綿綿靜守,道滿虛無浩氣沖。難言說,一星兒消息,天地根宗。先須握定雌雄。天癸生時鼓巽風。把鉛爐封固,飛神海底,中抽坎畫,去補離宮。進火退符,流珠復位,十轉回輪一氣通。靈胎結,待功成行滿,獨步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