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志十首 其四
端平忝綴鹓行末,
曾抗綱常疏一通。
諸老不能回橫議,
孤臣猶記寤清衷。
鶴林莫掣傲象肘,
烏府甘彎射羿弓。
西澗相君知我者,
篋中尚書記遺忠。
端平忝綴鹓行末,
曾抗綱常疏一通。
諸老不能回橫議,
孤臣猶記寤清衷。
鶴林莫掣傲象肘,
烏府甘彎射羿弓。
西澗相君知我者,
篋中尚書記遺忠。
端平年間我愧居朝官行列之末,曾因維護綱常上呈過一篇奏疏。諸位元老未能改變眾人的非議,我仍記得曾使皇帝醒悟其本心。鶴林之地不要牽制傲象的手肘(喻指勿壓制正舉),御史臺甘愿拉弓射向權臣。西澗宰相是了解我的知己,箱中仍保存著記載我忠誠的文書。
端平:宋理宗趙昀年號(1234-1236)。
鹓行(yuān xíng):朝官的行列,鹓雛為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飛行有序,喻指朝班。
抗:直言進諫。
疏:臣下向皇帝陳述政見的奏疏。
孤臣:孤立無援的臣子,作者自指。
烏府:漢時御史府多烏鴉,故稱御史臺為烏府,此處代指監察機構。
西澗相君:疑指南宋宰相趙葵(號西澗),作者的政治知己。
篋(qiè):小箱子。
此詩為作者晚年(‘耄志’指老年心志)回顧生平之作。創作于南宋后期,端平年間(1234年后)作者曾任朝官,因維護倫理綱常進諫,雖未被‘諸老’支持,仍堅持立場。詩中‘烏府甘彎射羿弓’反映了當時監察官員敢于彈劾權臣的風氣,‘西澗相君’則指向作者與趙葵等政治人物的交誼,整體呈現對一生忠直的總結。
全詩通過回憶端平年間進諫經歷,展現了作者堅守綱常、剛正不阿的品格,以及對政治知己的感懷。敘事簡潔,情感真摯,是南宋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精神的縮影。
飼養年深性已馴,攀墻上樹可曾嗔。
擊鮮偶羨鄰翁富,食淡因嫌舊主貧。
蛙跳階庭殊得意,鼠行幾案若無人。
籬間薄荷堪謀醉,何必區區慕細鱗。
何必求佳傳,家庭論自公。
潁濱碑玉局,曲阜狀南豐。
轡遠方追電,箏調每值風。
深知有遺恨,不見捷旗紅。
閩溪瘴嶺客程賒,曉泊懷安喜近家。
大屋書旗夸酒米,小舟鳴??競魚蝦。
溪移驛已臨高岸,潮退帆多聚淺沙。
快著征衫鞭瘦馬,要看二十里梅花。
甫痛何郎夭,丘明亦復然。
因思題墓上,不若鬭樽前。
劍馬為誰得,琴書有女傳。
惟應千載下,配食雪堂僊。
維蔡郡之望,過者必式閭。嚴嚴端明廳,遺像猶肅如。
頗聞手澤富,儻許窺珍儲。主人命發笥,棐幾同卷舒。
比顏倍秀麗,眡柳加敷腴。亳杭兩記在,妙與蠟本殊。
洛橋字尤佳,其大徑尺余。班班名臣帖,煌煌昭陵書。
坐令承學士,若覩慶歷初。向來故家物,聚散何忽諸。
祭器抱它適,玉軸棄路隅。端明夢奠時,譍門惟一孤。
厥裔日以蕃,廟院蜂房居。寸紙惜如命,不博明月珠。
乃知儒澤遠,浮榮無根株。勗哉守視者,巾襲防蠹魚。
少小親函丈,而今白發生。
居然明我穢,久矣愧翁清。
川逝悲賢淑,山頹惜老成。
年來得瘖疾,相挽不能鳴。
懸壁萬仞余,江流繞其趾。
仰視不見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竇皆奇詭。
惜哉題識多,蒼玉半镵毀。
安得巨靈鑿,永削崖谷恥。
緬懷兩伏波,往事可追紀。
銅柱戍浪泊,樓船下湟水。
時異非一朝,地去亦萬里。
山頭博德廟,今為文淵矣。
謂予詩弗信,君請訂諸史。
風云慘凄,草樹枯死。笳鳴馬嘶,弦驚鶻起。
熟看境色非人間,祁連山下想如此。
手持尊酒別故人,此生再面真無因。
胡兒漢兒俱動色,路傍觀者為悲辛。
歸來暗灑茂陵淚,子孟少叔方用事。
白頭屬國冷如冰,空使穹廬嘆忠義。
茫茫事往頼畫存,每愁歲久縑素昏。
即今畫亦落人手,古意凄涼誰復論。
末著尤奇特,杯行忽坐亡。
無香分侍女,有硯遺諸郎。
長樂旌旗改,平泉竹石荒。
公今呼不應,浮議果何傷。
秣陵一見嘆魁梧,每恨斯人不業儒。
幾度劇談俱抵掌,有時大醉勸留須。
探梅尚憶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爐。
我已休官師退院,肯來林下卓庵無。
走本山中人,感激趨燕臺。謬辱弓旌招,愧乏謀議陪。
先生如春風,盎然噓陳荄。曉入開玉帳,夕話扃鈴齋。
下榻驚一府,撰杖窮千崖。豈曰君畜伋,實惟子視回。
歲晚謀北轅,凄其難為懷。欲言先菀結,既決猶徘徊。
是日戒行李,送者皆鄒枚。兵廚遺珍餉,祖席羅寶釵。
下令許卜夜,寧畏街鼓催。詰旦枉牙纛,山亭陳金罍。
都人如堵墻,謂我何榮哉。未聞從事去,親致元戎來。
繾綣談至夜,霜月照露苔。長跪抱馬足,離緒焉能裁。
麗譙落天杪,悵望空倚桅。昔人死知己,骨朽名不埋。
公有管樂姿,愚非溫石才。他時倘后凋,安敢忘栽培。
里巷傳呼府座來,柴門草戶亦榮哉。
相忘金鯽忽然躍,慣見白鷗渾不猜。
墨客堵墻觀落筆,花神步水出行杯。
定知入奉吾丘計,萬一君王訪草萊。
君在詩人里,功夫用最深。
古如神禹鑄,清似鬼仙吟。
死定無高冢,生惟有破衾。
長安酒樓上,猶記昔相尋。
鎮靜一如無,頒條甫月余。
來惟居傳舍,去不識兵廚。
健判風生筆,精祈雨灑車。
丈夫何必假,行矣兩輪朱。
聞君別后買傾城,酒戒中年亦放行。
遠使忽來知病起,近書全未說丹成。
莫嫌身去依劉表,曾有人甘殺禰衡。
何日斷原荒澗畔,一間茅屋對寒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