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貞庵明府二首
隴水鳴幽咽,隴山不可攀。何緣牽夢到,夜夜繞秦關。
隴坻千萬里,悵望使人迷。愿作青鸚鵡,能言向隴西。
隴水鳴幽咽,隴山不可攀。何緣牽夢到,夜夜繞秦關。
隴坻千萬里,悵望使人迷。愿作青鸚鵡,能言向隴西。
隴水發出幽咽的聲響,隴山高峻難以攀登。是什么緣由牽動我的夢境,每夜都縈繞在秦關一帶。隴坻相隔千萬里,悵然遙望令人心迷。我愿化作青色的鸚鵡,能開口說話飛向隴西。
隴水:隴山附近的河流,隴山位于今甘肅東部,為西北重要地理屏障。
幽咽:形容水流低沉、斷續的聲音,烘托凄清氛圍。
秦關:指關中地區的關隘,代指與友人相隔的地域。
隴坻(dǐ):即隴山,坻意為高地,此處強調地勢高峻遙遠。
青鸚鵡:傳說中能言的鳥,借指傳遞思念的媒介。
隴西:古郡名,在今甘肅東部,或為高貞庵任職之地。
高貞庵或為作者友人,任縣令(明府)于隴西一帶。詩中“隴坻千萬里”可見兩人相隔遙遠,作者因無法面見,借夢境與奇想傳遞思念,當為寄懷友人之作。
詩以隴地山川阻隔起興,通過夢境縈繞、愿化鸚鵡等意象,表達對友人的深切思念。意象典型、情感真摯,虛實結合的手法與質樸語言,使其成為情真意切的寄友佳作。
紅旗圍皂蓋,離迾碧山隅。
水色涵云樹,賓筵著畫圖。
香溫金鑿落,花亞錦屠蘇。
醉里銀絲鲙,漁舟不待呼。
萬灶連連儼舊屯,朝來喜氣襲人溫。
固知除器須平日,政復投醪亦至恩。
帝綍函春周壘壁,使星回耀照和門。
文經武緯君王圣,汗簡須公紀治原。
使君觴客及公榮,慰我他時渴德深。
已為穆生重設醴,更聞正始嗣遺音。
打圍紅袖留連舞,論檻黃花取次簪。
恰似雄邊臺上醉,回頭歲月嘆侵尋。
伴我山城慣崄巇,長因馬健感吾衰。
三年粗了癡兒事,并日猶嗟灶婦炊。
會見千金市龍種,可能一笑換蛾眉。
還家劣有枯籐在,神駕尻輪得自欺。
投老登龍借齒牙,可能病驥待揮撾。
清篇久矣窺修月,谹論瑯然聽粲花。
小卻御屏書姓字,行當宣室拜亨嘉。
恩章袞袞從天下,濃墨疎行砌亂鴉。
鳥息我亦倦,行行取徑微。
石棱妨錯足,藤蔓每鉤衣。
森木各天籟,連山同夕暉。
推門吟袖冷,滿帶野風歸。
平野俄空闊,遙山且有無。
斜陽對捫虱,暝樹忽啼烏。
老去猶羈旅,生平頗壯圖。
田翁詫豐歲,不擬話為儒。
籬菊擎霜又著花,插花猶記醉君家。
兩州札翰雖頻寄,一笑班荊迄未涯。
酒處賦成千載計,床頭易熟數年加。
珠璣屬我元無踵,坐想揮毫寫物華。
抱枝山鳥雖好音,未放紅糝黏青林。
東風一掃寒雨盡,羲馭明晦云移陰。
嶝嶺熹晴亂屏合,漣漪湛淥半篙深。
翩躚舟子得我羨,笑傲山影眠波心。
向來經世蘊,每作負山馳。
鬢發不留黑,京塵慙舊緇。
生涯黃卷在,心事白鷗知。
回首林泉癖,窮吾不為詩。
君不見奇章平生石解顏,有得甲乙勞鐫刊。
又不見衛公平泉嚴作戒,要與山岳爭完安。
衽席杯盤易沈溺,可無雅好嬉過日。
生須玩物不流物,負山暇問誰有力。
此石擯棄歲幾周,幾人摩挲動詩愁。
不妨野鳥印爪跡,曾是畫鹢明方舟。
奇嗜豈必真無取,尤物未可輕糞土。
二公真情不激詭,靜對孱顏堪樂死。
揆予骯臟如石頑,一跌叵復能朝天。
石默不言詩為宣,正用吟玩忘吾年。
漁樵送晚景,天地著陳人。
澗底離奇干,人間浩蕩春。
峨冠才識字,何策可資身。
不擬千言賦,忉忉慁大鈞。
紅榴照眼筍穿階,峭合登臨快此來。
浄境祛煩仍客共,醉鄉逃暑更書催。
庭陰碎喜風頭動,虹影明看雨腳回。
萬事屏除詩債迫,此心抖擻未容灰。
齒發今如此,東來料一寒。
愛民平日事,宰縣昔人難。
稍得官租辦,聊容坐席安。
渠儂趨負挽,疑未厭兒寬。
此身與世分相違,可是平生不見幾。
知己方占白雞夢,寸心已傍碧山飛。
周旋觴詠須三益,斟酌行藏欠一歸。
甓社湖西隠君子,為翁應掃釣魚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