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蟲十二章 其九
蟻王化飯為臣妾,
蜾母偷蟲作子孫。
彼此假名非本物,
其間何怨復何恩。
蟻王化飯為臣妾,
蜾母偷蟲作子孫。
彼此假名非本物,
其間何怨復何恩。
蟻王將飯食轉化為自己的臣妾(工蟻),蜾蠃偷來其他昆蟲作為自己的子孫(幼蟲食物)。彼此都是假借的名稱而非本質的事物,其中又有什么怨恨和恩情呢?
蟻王:指蟻后,螞蟻群體中的生殖個體。
蜾母(guǒ mǔ):即蜾蠃(guǒ luǒ),一種細腰蜂,常捕捉螟蛉等昆蟲作為幼蟲的食物,古人誤以為其收養為子。
假名:假借名稱,指事物表面的稱呼或關系。
本物:本質的事物,指真實的屬性或關系。
此詩為白居易《禽蟲十二章》組詩之一,約作于晚年。詩人通過觀察微小生物的生存現象,借物喻理,反映其歷經宦海沉浮后,對世間關系更達觀的思考,強調不必為表面的恩怨糾葛困擾。
全詩以蟻、蜂的生存行為為引,指出“假名非本物”的本質,揭示世間關系多為表象,勸人放下執念。語言淺近而哲理深刻,體現白居易“即小見大”的創作特色。
暮云飛上錢王臺,亂峰蘸碧湖光開。六橋春色看正好,之子不肯重徘徊。百年萬事煙雨過,鄉井一念終難灰。浩歌歸去送歸去,夢斷楚水何時來?
隋邦危亂誰得免,虛鑒真人愿獨行。道骨仙風今可想,幽棲巖洞及高明。
昔人為己學,深旨妙隱微。三復尚絅章,服膺愿無違。
飄飖瑤臺雪,沆瀣竹林露。蕭然立高寒,不受世滓污。采芳拾三秀,徘徊昆山路。譬如漆園像,華屋非其處。誰能使蹇修,再拜扣情愫。湘波日搖蕩,去去悲遲暮。
疊疊青山疊疊林,風松石澗自成琴。個中迥與世塵隔,試問入山深未深。
白板橋西小徑幽。桑陰微雨聽鳴鳩。炊煙隱隱三椽屋,云水濛濛一葉舟。溪路轉,櫓聲柔。漁娃梳洗對清流。世間多少風波苦,輸與兒家字莫愁。
宗門標致久凄涼,佛鑒山頭又坐亡。昨夜燈前即屈指,不知誰解整頹綱。
散盡長筵珠翠,年時春夢凄迷。朦朧深坐聽荒雞。箏心偎淚暗,鏡背引愁低。金燼悄憐殘萼,殷勤教展山眉。夜香微熨思依依。綠窗風不到,多謝鎮犀帷。
仲尼初不離靈臺,請業門人日日來。一念回光是論語,何須塵簡面前開。
鑾江鎮上雙江洲,大船解纜荒洲頭。掛帆蔽空搥鼓發,白浪卷雪風蕭颼。故山三日忽到眼,恍忽天上飛驊騮。向來歸興有如此,今日送子心悠悠。
寒梅只自芳,野水有馀清。山空歲云暮,妙意相發明。
潼川繞郭多名寺,都在少陵詩句中。西上飛亭更奇絕,水光山色兩無窮。
文章不用世,毫端弄春妍。滿聽疑可采,躡空若浮煙。君尹西都日,瑯瑯賈董篇。如種田得谷,如鑿井得泉。子虛與大人,縹緲淩云仙。簜節病桑梓,不置巢邊鳶。問君取士意,取士當誰先。勿取春華艷,祇取秋柏堅。
惆悵鐘山老水牯,去住縱橫無必固。拔禊抽釘二十年,咬盡生姜呷盡醋。有時貧,有時富,誰會南山狗咬虎。紛紛衲子數如麻,不知誰解吞蓬句,聽取焦山重指注。若道鐘山有句,大似如藤倚樹。若道鐘山無句,正是沈埋佛祖。
林阜玉參差,寒烏千萬斯。直疑飛繞處,錯認月明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