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觀瀾閣 其一
禹貢舊時彭蠡,
岷峨盡處匡廬。
風物萬年長是,
祇今陽鳥攸居。
禹貢舊時彭蠡,
岷峨盡處匡廬。
風物萬年長是,
祇今陽鳥攸居。
《禹貢》中記載的舊時彭蠡澤,岷山、峨眉山延伸盡頭處是廬山。風光景物萬年依舊,如今只有陽鳥在此棲息。
禹貢:《尚書·禹貢》,中國古代地理名著,記載九州山川等地理信息。
彭蠡:古澤名,即鄱陽湖的古稱,《禹貢》有‘彭蠡既潴’的記載。
岷峨:岷山與峨眉山的并稱,均為四川境內的著名山脈。
匡廬:廬山的別稱,因周時匡氏兄弟結廬隱居于此得名。
風物:風光景物。
祇今:如今,現在。
陽鳥:指候鳥(如大雁),或指《禹貢》中‘陽鳥攸居’所記的南方鳥類;攸居,所居之處。
此詩為詩人重游觀瀾閣時所作。觀瀾閣當位于鄱陽湖周邊(詩中提及‘彭蠡’),詩人登臨遠眺,見《禹貢》記載的古澤、岷峨匡廬等山川依舊,而如今僅有陽鳥棲息,觸景生情,遂作此詩以抒懷。具體創作時間及詩人背景無明確記載,當為其游歷或感懷時的即興之作。
全詩以《禹貢》典故起筆,串聯彭蠡、岷峨、匡廬等地理意象,通過‘萬年長是’的風物與‘祇今陽鳥攸居’的現狀對比,突出自然永恒與人事變遷的主題。語言凝練典雅,意境蒼茫,體現了詩人對歷史與自然的哲思。
年年客路即為家,多病謀生未有涯。料得重陽好風日,自無情緒對黃花。
一峰偃伏狀龜形,浴水何年見瑞靈。春草漸添毛色綠,秋波環映甲文青。長吞巨浪跨南浦,怒涌洪濤拱北溟。自是樂昌多勝概,登高如上玉虛亭。
猩血染羅欣入手,冰肌飲露欲濡唇。
往事思量遍。最傷心、傳去微詞,猜嫌未免。誰喚琵琶弦索到,瑟瑟輕籠慢燃。訴不盡、從前恩怨。纖弱宮腰無恙在,恨今生、薄倖名難浣。余音歇,為三嘆。十年好夢風吹散。總難忘、兩處逢迎,幾番繾綣。分薄青衫淪落久,記起相憐腸斷。忍便擬、秋來團扇。今夜夜涼應驗取,料此情、依舊平分半。銀燭下,淚痕泫。
彤樓鐘動萬鴉飛,玉佩珊珊向禁闈。銀燭影搖溫室樹,寶爐香拂侍臣衣。鴻臚傳制依黃道,禁旅鳴鞘拱紫微。朝罷從容歸陋院,喜看旭日散晴輝。
航瀛學子歲如林,誰信神州坐陸沉?端合莊書千萬本,遍懸橫舍作南針。此才不用誰之過?慚愧平生說項斯。腹痛殘年及銘墓,彌天兵火讀茲詩。
問學無窮事,功名有定期。古今誠可見,治否老尤知。袖手尋幽隱,存心付崄巇。一時還別去,何日更追隨。
君家山水武陵津,四季花開滿地春。畢竟煙霞多痼疾,桃源也不活秦人。
久敬欽交舊,雍和浹弟昆。玉溫儒者行,矢直諫臣言。遽返生申魄,猶虛命說恩。只因為善報,馀慶在高門。
我行百粵天應盡,北指浮云是日邊。春意不緣荒戍隔,官曹常得故人連。晴川水闊魚龍戲,瘴嶺煙消虎豹眠。便欲尋湘從此去,南山東望思悠然。
眩罷目還暗,花殘鬢益稀。長吟病莊舄,孤憤老韓非。坊酒叨常秩,雕花濫賜衣。家田耕熟未,元亮欲言歸。
?砢露虛空,真山也不如。造物非無意,偏鐘腐朽馀。
粒米不足舂,寸布不足縫。罌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一樹蒼松偃蓋深,高崖飛瀑落千尋。使君雅操清如水,不用臨流更洗心。不將筆墨對林巒,燕坐超然靜五官。老易本來無二道,河圖天一是金丹。曾宿田盤最上方,一麾頻歲駐羅陽。知君滋味嘗都遍,南北山泉孰較長。
見君廿載前,傾蓋湖西東。重逢每追想,惚惚如夢中。君才本明哲,所志在事功。足跡亙南北,威聲動虜戎。功成尚久次,六七閱春冬。手持經濟策,于以獻重瞳。